格隆汇ETF日报 | 金价承压,黄金股票ETF跌超4%!

来源: 知识网
2024-05-30 17:58:17

一、今日ETF行情复盘

A股三大指数今日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跌0.62%,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涨0.11%,沪深两市成交额7233亿元,较上日放量149亿元。两市超3500只个股下跌。盘面上上,商业航天、汽车拆解概念、存储芯片、卫星导航板块涨幅居前 ;贵金属、电力、房地产开发板块跌幅居前

ETF方面,半导体板块逆势上扬,嘉实基金集成电路、国联安基金半导体ETF分别涨2.75%和2.51%。消费电子板块表现活跃,银华基金消费电子龙头ETF涨2.29%。军工板块上扬,国泰基金军工ETF涨1.7%。

有色板块深度回调,黄金股票ETF跌4%,矿业ETF跌3.29%。房地产板块继续回调,地产ETF跌2.56%。港股红利板块也走弱,港股通红利30ETF跌2.52%。

二、今日ETF交易情况

全市场ETF基金今日共有247只上涨,有67只ETF涨幅超1%,共有624只下跌。

从成交额方面来看,全市场ETF基金今日合计成交额1074.35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63.69亿元。有16只ETF成交额超过10亿元,129只ETF成交额超过1亿元。

在股票型ETF中,华泰柏瑞基金沪深300ETF重回第一,成交额为28.01亿元。半导体板块逆势上涨,带动相关ETF成交额增长,国联安半导体ETF今日位列第七,成交额为14.01亿元。

回顾上个交易日的ETF规模变化,在5月29日的非货币ETF中,份额增加最多的三只产品分别是:

华夏基金创业板ETF,基金份额增加2.61亿份,净流入额3.06亿元。

华夏基金上证50ETF,基金份额增加2.3亿份,净流入额为5.83亿元。

国联安基金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基金份额增加2.18亿份,净流入额为1.48亿元。

份额减少最明显的三只ETF为:

华夏基金上证科创板50ETF,基金份额减少2.84亿份,净流出额为2.18亿元。

易方达基金创业板ETF,基金份额减少2.7亿份,净流出额为4.8亿元,为当日流出金额最多的产品。

华安基金创业板50ETF,基金份额减少1.45亿份,净流出额为1.12亿元。

三、今日行情点评

今日A股大盘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62%,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涨0.11%。全市场超3500家个股下跌。

量能小幅放大,两市成交额7233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9亿。

盘面上,商业航天概念全天领涨,航天晨光、天箭科技、神开股份、西测测试、吉大正元涨停。消息面上,国电高科将通过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在海上发射平台进行天启星座“一箭四星”(第25-28星)专箭海上发射。

芯片半导体产业链持续活跃,国科微、万润科技、上海贝岭、冠石科技涨停。

氢能概念股拉升,昇辉科技、德创环保涨停。

汽车零部件板块延续强势,通达电气、福达股份涨停。

下跌方面,电力股走弱,明星电力、大连热电、惠天热电跌停。

有色金属陷入调整,湖南黄金、华锡有色、株冶集团跌停。消息面上,伦敦金现昨日收跌1%后,今日盘中再度跌0.4%至2327.8美元。

今日市场延续震荡调整,三大指数转向下跌,沪指失守3100点,连续多日被压制在5日均线一下,量能仍未有明显放大,后续能否有增量资金支撑热点仍然是关键。

信达证券表示,年度上涨趋势可能还没有完成,但第一波轮动式估值修复可能已经到达尾声。从历史经验来看,熊转牛第一波上涨大多持续1个季度左右,以估值修复为主。但如果涨到第二个季度,则大多需要明确的盈利改善或居民增量资金,这些因素还需要酝酿

四、基金产品最新动态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乌鲁木齐1月1日电 (戚亚平 向浪)室外天寒地冻,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本该冬季赋闲在家的职工群众正在温室大棚里忙着开展冬种及日常管护等工作。

  然而,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家对中国游客实施了入境检测,并可能采取隔离措施。分析人士指出,此前有报道称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催促中国重新开放并 "与病毒共存"。

  他称,国家经济稳步向前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底气。上月中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工作,并把恢复和扩大内需放在优先位置,为国家来年的经济政策订出明确目标,让各界清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并增强信心,也便利大家部署自身的业务发展。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将当地特色文化、民俗、冰雪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冬季特色旅游品牌,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演绎齐头并进,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冰雪文化名片。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话题,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讲解科技在“双碳”中的重要作用,并展示中科院在“双碳”行动中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综合示范的全链条布局。

  <strong>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strong>最初的设想是两个空间实验室以后,我们打一个空间站的试验核心舱。但是从一开始,我们明确的目标就是说要力争用试验核心舱作为正式的核心舱完成空间站的建造,可以想象技术上的难度、技术上的风险。它就需要我们在地面把一项一项的工作做得更加充分,把一项项的试验做得更加接近天上的环境。完全做到是不可能的,大家知道太空是微重力,我们的机械臂15米长,你别说干活,在地面,你伸出去它就弯下去了。帆板像个绳索一样,这个试验在地面其实做起来都非常困难。当然我们科学家的智慧、工程师的智慧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把中国空间站三舱建成,这也应该说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能力、创造力,体现了自信、担当。

王翔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