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示:内蒙古草原近40年平均表现为弱碳汇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7 06:33:32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内蒙古草原是中国温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不仅是中国传统的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准确量化内蒙古草原碳平衡过程,评估该区域草原碳汇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消息说,该所韩兴国研究团队利用长期通量观测数据,使用随机森林尺度上推方法,对近40年内蒙古草原区域水平碳交换与碳汇功能进行估算。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1982-2018),内蒙古草原平均表现为弱碳汇,其强度为每年243±671万吨碳。

  该研究还显示,内蒙古草原生长季降水和叶面积指数是区域碳通量年际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长期干旱(1999-2011)对草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生态系统呼吸,导致期间内蒙古草原由碳汇转变为碳源。

  同时,研究团队将本次研究结果与目前通用的全球通量数据产品进行比对发现,虽然部分数据产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内蒙古草地碳通量空间分布格局,但对该区域碳通量年际变异的拟合效果均较差。他们认为,因此,进一步加强草原碳通量的长期观测,对准确评估区域及全球草原碳汇功能,特别是时空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这项草原碳汇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农林气象》发表。

  据了解,草原作为巨大的碳库,贡献了全球碳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近9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草原碳交换表现出剧烈的年际波动,成为主导全球陆地碳汇年际变异的主要区域。剧烈的年际波动和土壤碳通量的不确定性,则导致草原碳汇功能评估 一直存在巨大争议。(完)

  来自浙江杭州市的乐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进驻于田县农牧民职业技术学校(现于田县技工学校)后,与校方展开合作,进行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培养电商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strong>“探索、创新”“担当、作为” 开年第一课习近平提到这两组词</strong>

  ——双方同意加强两军各层级交往,充分发挥两军合作机制作用,加强军兵种交流和联演联训,深化人员培训和后勤装备等领域交流合作,密切双方多边安全事务协调配合。

  天津市武清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王宇升介绍,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一批参与救援队员计划在灾区工作15天,分三阶段开展人员搜救、遗体搜寻、灾后恢复等工作。按照以往经验,抵达灾区后,他们在完成任务对接后,将第一时间开展人员搜救,寻找幸存者。第二阶段将开展遇难者遗体的搜寻及防疫消毒;然后是灾后的救治与恢复工作。王宇升表示,每一批队员的救援时间为12天至15天之间,其他选派的队员将听从统一指挥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和灾后援助工作。(完)

  统筹:谢鹏 韩墨 齐紫剑 闫珺岩 孔张艳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8226;柯比表示,击落该物体是因为它在约13000米的高度飞行,“对民用飞行安全构成威胁”。

冯家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