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官员:中国积极践行承诺 在环保领域成就显著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8 01:19:0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多名联合国官员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今年世界环境日以“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我们是恢复一代”为口号,聚焦土地恢复、遏制荒漠化、增强抗旱能力。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环境日的主题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积极践行承诺,在环境 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英厄·安诺生: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显著。担任《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期间,中国积极推动磋商进程,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成果意义重大。中国还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上周我在北京见证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启动,该基金将用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有非常远大的土地恢复目标,积极防治荒漠化,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气象组织副总干事 巴雷特:中国在太阳能发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大规模应用相关解决方案等方面,我们有很多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日全食当天,在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市民还有“伐鼓鸣金救日之举”,而临洮“是日竟未闻一滴之锣声”。

  当天,印尼卫生部长萨迪金表示,政府将不再实施包括抗原和核酸在内的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他希望公众培养自我意识,在发现有新冠感染症状时能自我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2022年以来,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吉林省珲春市等多个地方启动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这意味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从仅限职工本人使用拓展到可以给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使用。

  “是拍月亮吗?”年轻姑娘问。

  一是“世俗化抑或伊斯兰化”的方向之争仍无定论。中东地区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政教合一传统根深蒂固。近代以来受西方政教分离和世俗化思潮影响,实行世俗化和政教分离成为中东地区的大势所趋。但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政治伊斯兰势力始终如影随形,随时准备接管政权并实现“伊斯兰化”政策。2011年中东剧变后,埃及、突尼斯一度出现政治伊斯兰势力掌权局面。但政治伊斯兰势力掌权并未使国家摆脱政治和经济困境,由此使埃及等国再度出现世俗化力量上台景象。甚至连沙特这种传统君主制国家,也出现了淡化宗教氛围、放松宗教管制的倾向。但与此同时,长期奉行世俗化道路的土耳其却出现“伊斯兰化”倾向;长期奉行政教合一政体的伊朗也因2022年9月发生的“头巾事件”出现要求放松宗教管制呼声。中东国家在“世俗化抑或伊斯兰化”问题上举棋不定,各行其是,从侧面说明,中东国家仍未找到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

  高考填志愿,我第一次知道考古这个学科。我是洛阳市文科第二名,这个成绩能上北大,但可选择的专业不多。当时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觉得学考古可以通过古人留下的实物去看历史,还能去野外考察学习,于是就把北大和考古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学校和第一志愿专业填报,最终被录取了。

赖伊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