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京津冀文物主题游径发布

来源: 中文网
2024-06-08 16:42:09

  中新网天津6月6日电 (周亚强)6月6日,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天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天津广东会馆举办。活动中,天津市文旅局发布第三批文物主题游径,并携手京、冀文物主管部门共同发布两条文物主题游径,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天津此次发布的第三批文物主题游径共两大主题六条游径,分别是“京津冀文化一脉”主题——“黎明号角”和“文明探源”两条线路、“中华百年看天津”主题——“兴学育人”“医疗史迹”“巨匠足迹”“意法风情”四条线路。其中,京津冀共同推出的两条线路:“黎明号角”途经北京市北大红楼、陶然亭,天津市南开学校旧址、觉悟社旧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及河北省李大钊纪念馆,旨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文明探源”游经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北京市周口店遗址、中国 科学院中国古动物馆和天津市北疆博物院旧址,旨在探寻中华文明密码,让游客与古人类遗迹进行一场直抵心灵的时空对话。

  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陈卓表示,此次文物主题游径的推出,不仅是对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三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推动,将有助于公众进一步了解京津冀地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共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活动中,“天津广东会馆——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旺达杯”发现文物之美影像征集大赛颁奖仪式同步举办。

  据悉,除主会场活动外,天津市文物局还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组织天津市文物系统举办80余项文博活动,全面展示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新成效。(完)

  尽管大门之外,城市的日常生活秩序恢复了许多,街头重现车水马龙,而这位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急诊科主任,正在遭遇他从业20余年来最艰难的时刻。

  “其实病情不会突然变重,”上海一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副主任刘可敬告诉记者,“在抢救资源准备充足的前提下,普通肺炎给予有效治疗,他就不会转成重症。”

  陈金英的事迹被曝光后,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纷纷称赞:“背可驼,容可老,腰不弯,心不移,一诺千金立足之本,我辈学习之楷模。”“致敬诚信奶奶。”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部署:“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警惕“沉默性缺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呼吸界”直播间中提到,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 

  面对一种前所未有的疫情形势,有地方正战战兢兢地等待感染高峰的到来,有地方正在全力迎战感染高峰,而有的地方持续承受着感染高峰过后,重症高峰的压力。过去三年的一些救治经验正在生效,而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另一些救治经验还在探索之中。

吴新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