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 助力全球减碳目标实现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5-30 11:05:39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份以消费端视角研究碳排放的专项报告——《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5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将助力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在长期积累和最新研究基础上共同编撰完成。

  基于专家团队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结果,该报告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同时,提出对全球碳排放从消费端视角核算的一系列新认识,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当天在上海举行《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解读报告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 ,同时进一步优化方法学和数据质量,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介绍说,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该研究报告还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指出,全球减碳目标的共同实现,最终要靠各国携手共进。该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计量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针对消费端碳排放的未来研究和发布规划,魏伟表示,一是面向国际同行开放合作,广泛吸纳国外相关领域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合作研究;二是进一步优化核算方法,融入包括各种碳源、碳汇在内的更多相关因素,开展全面、深入研究;三是为后续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口径碳排放数据库夯实基础。未来将根据研究进展,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报告形式适时公开发布。(完)

  “就是房间太少。”蒲扇居的主人黄加法说,现在客人多了,接待不了就推荐给其他农家乐,可是没有改造的农家乐,价格再便宜,客人也不愿意去。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应用逐步扩大、师生数字素养不断提高,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京昨天晴转多云,气温略有回升,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3.4℃。昨夜到今晨有轻雾来扰,今晨5时至6时,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2公里。

  “快节奏工作生活中,人们愿意付费用节约一些时间,让自己得到更好休息,或者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懒人经济’更好满足了人们细分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衍生出了许多新兴行业,也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机遇。”周艳创立的整理收纳服务公司要招聘6位技能型整理收纳师,统一培训后上岗,会整理物品、基础规划储物空间,对客户家里的格局设计、奢侈品有基础认知。

  今年1月,先诺欣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附条件上市。据了解,先声药业立即启动生产程序并迅速完成所有生产环节。在产能爬坡阶段,先声药业在相关数据支持下,将首批先诺欣优先用于国内用药需求较大的区域。

  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向往,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在与天津远隔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地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天津援疆人扎根于此,帮助和田地区的经济结构在几年间不断优化。

关玉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