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京华文韵丨开凿于2500年前大运河,今天扮演什么角色?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01 13:33:30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题:开凿于2500年前大运河,今天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纵贯中国东中部地区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沿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从古至今,这条贯通南北的运河,从来不只是扮演运输物资的角色,围绕它还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从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到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提出和建设,无论是大运河、运河沿线城市,还是沿线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极大改变。

  被遗忘的运河

  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条运河组成,最早的河段开凿于2500年前,全长3200公里,沿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五大水系。

  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工程,对大运河的保护和运河文化传承,如今已成共识。但事实上,大运河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埋进了历史的缝隙。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漕运的辉煌时刻,运河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到了清朝末年,漕运和运河双双走向没落。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认为,清朝末年,黄河对运河的冲击不断加大,但清政府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整顿,运河衰败严重。随着津浦铁路修建、西方轮船传入和北京地区商品粮市场的发展,从遥远江南运粮到北京显得不再必要,中国传统漕运走向没落,特别是光绪末年运河管理由国家管理变为地方管理,运河的国家性和政治性被削弱。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在《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一书中提到,如韩愈所说“骈死于槽枥之间”,大运河在20世纪日益式微,甚至走向了遗忘。

  这一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历史发展演变中的无可奈何。但自21世纪以来,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及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提出和建设,这条千年运河重新焕发生机。

  从被遗忘到被擦亮

  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师立曾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参与大运河申遗全过程。他谈起2006年、2007年参与大运河考察的经历时表示,在不通航的运河河段,出现了对河道的占用和破坏,文化遗址被挖掘,生态环境也出现严重污染,而通航的河段虽然总体保存好一些,但因过度开发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化了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顶层设计。

  2019年12月,北京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创建“京杭对话系列活动”,推动大运河沿岸城市建设,助推包括金融、文化旅游在内的多领域、多项产业成果落地。次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加入,活动从四方参与升级为五方合作机制。

  郑民德指出,过去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没有整体规划和设计,也没有相应文件和规章制度。现在有了《规划纲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各地对于运河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制度和管理程序也更加完善。

  如今,运河沿线的景观已与20年前大不相同。

  位于扬州市区南部古运河畔的三湾片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生态环境曾遭受较大破坏。2010年初,扬州市将规划建设三湾湿地公园工程确定为重要民生工程。2017年,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从“脏乱差”地块成为“城市之肾”,也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地标工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址所在地。

  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同样发生了巨变。2022年,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京冀段62公里全线通航。“河道有水,才能叫运河”,坐在运河游船上,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会主席、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任德永感受到了和古人的连接,想到清代诗人王维珍所写的那句“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大运河,融入生活

  围绕着运河,还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运河文化,影响着运河边生活的人们。

  姜师立认为,大运河是国家的精神纽带。“我们的国土被自然河流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这种地理特性,很容易造成地方划河而治、划江而治。正是因为运河的开凿,联系了不同地区的人民,除了带来经济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对沿线城市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中国古代社会的戏曲、文学、饮食、民风民俗等。

  饮食文化交流是运河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姜师立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方人的主食是水稻,北方人的主食是小麦。隋唐到宋代,因为运河的开通,小麦在南方广泛种植,北方人食用稻米也越来越普遍。到了元大都时期,大米经由运河从江南入京,在大都居民的食物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

  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胡梦飞看来,北京是运河沿线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很好的城市之一,“主要是文化挖掘和文旅融合做得好,把运河文化融入到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中,考古调查与文物保护工作,是文化挖掘的基础。北京市文物局提供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在大运河沿线七区共开展考古勘探项目669项,勘探面积约4754万平方米,并实施禄米仓修缮、万宁桥“减负”等文物保护工程229项,总投入达12.7亿元人民币。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高度浓缩,也是大运河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北京大运河沿线七区共有备案博物馆169家。2023年年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上展文物约6000件套。

  挖掘文化IP对于传播大运河文化同样重要。如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原型为杭州拱宸桥的吉祥物“宸宸”,展现了中国的运河美学,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符号;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邀请高校团队组建了囊括1000多个图谱的“灵感库”,并选择将中国的镇水兽作为IP形象,以文创产品、景观小品的形式呈现于景区中。

  此外,运河沿线也推出更多让游客“身处其中”的文化体验。大运河北京通州段上的运河游船夜航就在年轻人中“火”了一把。景区共规划有8条航线,航线最长为12公里,从原先的一天4班增至7班,其中晚上增加了3班夜航。据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栾笑天介绍,游船日航的受众主要是老年人和家庭游客,开设常态化夜航以及增加剧场、游船音乐会场后,满足了年轻人需要。

  “历史上,大运河沿线城市多因运河畅通而繁荣,也因运河断流而衰落。”胡梦飞说,天津、临清、济宁、淮安、扬州等城市,都是在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时迅速发展,形成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到了现代,大运河对沿线城市仍持续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完)

  1月13日,迪威迅披露《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执行事务合伙人等变更的公告》,5%以上股东上海飒呦港企业咨询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飒呦港)近期完成执行事务合伙人、普通合伙人事项的工商登记变更手续,由上海纽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纽聚投资)变更为王英;飒呦港一致行动人上海兹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兹果管理)近期完成了股东变更工商登记手续,股东由纽聚投资变更为李勇、唐中英,持股比例分别为99%和1%。

  给予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和已停止党籍的党员党纪处分,由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依照本规定履行处分审批程序。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从政府政策制定、引导市场和社会支持、冬季项目文化提升、冬奥场馆综合效益协调发挥和注重科技赋能五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其中在注重科技赋能助力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方面,建议保障科技成果的可持续利用;拓展科技成果的可持续利用;加强虚拟冬奥场馆建设,开展大众虚拟体育竞赛,虚拟参观旅游、虚拟健身等活动;加强“陆转雪”“陆转冰”技术应用。

  对同仁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今后的发展,吉先才让说:“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着力构建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市提出,2023年将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2023年上海将强化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改革创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17日电(陈秋霞 黄艳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月17日选举刘宁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春明、张晓钦、黄伟京、卢献匾(壮族)、杨静华(女)、刘有明、周家斌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蓝天立(壮族)为自治区主席,蔡丽新(女)、许永锞、许显辉、苗庆旺、凌志峰、廖品琥、李常官(壮族)、眭国华(女)为自治区副主席;选举房灵敏为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黄海龙(壮族)为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完)

李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