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展望新起点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04 15:08:48

纳西妲本子「本当に一回でいいから私のことを考えてよ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吉林市政府原党组成员李洪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8Ne-dfuSw7dSfq6FcBdXRV-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展望新起点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应妮)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 业新年论坛1月6日至7日在京举行。论坛以“新起点: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包括主论坛、主题论坛、创意管理峰会、智库对话、青年学者研讨会等主题活动。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教授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高等院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过去的一年里,文化产业研究院积极推动组建中华美学基因库与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联合实验室,顺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的结项,积极扩大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北大创新实践的应用范围,参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试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智库咨询和文化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表示,党的二十大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且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文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也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内涵。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也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在发言中说,文物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底气,科技力量是产业发展的动能,社会参与是产业发展的路径,文化交流是产业发展的使命。他提出要从文物资源中去挖掘、提炼、创造具有时代特点、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优质内容产品、文创衍生品,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教授指出,当代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文化人的经济行为是直接相关的,特别是温饱解决和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精神需求日益上升为经济行为的决策因素。他提出,在经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从人的全面需求来考量消费业态、产业结构和区域政策,更加注重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

  论坛上发布了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而成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报告分总报告、行业篇、区域篇和专题篇4个部分,共收录了21篇文章,以“中国文化产业新变革”为主题,着重研究了2021-2022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崭新面貌与时代特征,围绕各具体行业门类的发展脉络与关注重点,对其现有状态与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不仅有对过往经验的观察、提炼与总结,也有对未来方向的探索、思考与支持。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创办于2003年,长期致力于在学术与现实的交融中洞察国际形势和国内趋势。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承办。(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2月1日电 (记者 郭军)记者2月1日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获悉,自1月30日起,南航广州至悉尼航线加密至每天1班,往返航班均使用空客A350机型执飞,单程可搭载300余名旅客,飞行时长约9小时。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既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又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沛县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制造业、新能源企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用工需求量大。

<strong>“四海同春”</stron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