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3元6角的本子,给1张3元1张6角”!一个班一半孩子没见过1元纸币,白岩松:这课得补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1 13:38:40

  扫码支付、在线转账、网络充值、电子红包……当今社会,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产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孩子对钱的实际认识和感知变得模糊。

  据长江日报近日报道,武汉市一所小学老师请同学们说说用人民币凑出“3元6角”的组合方式。有学生回答:“先给一张3元,再给一张6角。”此外,全班40名学生,大部分见过100元、50元纸币,一半学生能认出10元、20元纸币,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占一半以上。

  据中新经纬6月11日援引央视频消息,白岩松评论称“认识人民币”这一课,该给孩子补补了!

  全班一半以上同学没见过1元纸币

  据长江日报近日报道,“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买一个3元6角的商品,应该怎么付钱呢?”

  5月28日,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一年级数学老师马欣怡正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她请同学们说说用人民币凑出“3元6角”的组合方式。有学生回答:“先给一张3元,再给一张6角。”

  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人民币没有3元、6角的面额,这让马欣怡觉得奇怪。

  课堂上,她拿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一张张地问学生是否见过。全班40名学生,大部分见过100元、50元纸币,一半学生能认出10元、20元纸币,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占一半以上。

  数学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学具认识人民币

  日常接触得少,认知的机会就少,孩子不认识钱的现象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2010年前后,移动支付开始迅速在我国普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今年一年级的孩子多出生于2016年、2017年。“他们在生活中,钱确实见得少。”马欣怡的同事、有近30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吕琳说,这种不认识钱的情况,在最近五届的一年级小学生中越来越明显。

  家住武昌的刘姗,儿子正在读一年级。前不久,她问儿子:“假如你有两张20元纸币,你怎么去商店买一个30元的东西?”儿子说:“可以先给老板一张20元,再把另一张20元撕一半,凑个30元。”

  孩子的回答让刘姗非常惊讶。她意识到,孩子不光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怎么用,不理解“换钱”“找钱”这些概念。她回想了一下,发现孩子似乎只在过年时见过100元的压岁钱,平时家里都找不出一张其他面额的纸币。

  “钱怎么会‘花没’呢?

  不就在手机里吗?”

  不认识钱的孩子对“钱是怎么来的”也自然缺少具体的认知。

  家长李薇告诉记者,女儿快上小学时迷上了“抽盲盒”,有一次要她一口气买100个盲盒玩具。她跟女儿说:“不能一下就买100个,那样妈妈的钱就花没了。”女儿却觉得很奇怪:“钱怎么会‘花没’呢?钱不就在手机里吗?刷一刷就又有了!”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江汉区天一街小学的数学教师聂鹏记得,他是1986年上小学,那时的数学课就有《认识元角分》的内容,老师还讲过人民币图案背后的故事。他2001年当老师,经历了至少3次课标和教材优化,《认识人民币》始终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人民币》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孩子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不认识钱的现象值得重视。他认为,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现金依然是我国最基础的支付手段。《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孩子们仍然应当学好。

  这些童言无忌的话语

  也引起了不少家长老师的担心——

  在移动支付时代,

  孩子会不会越来越不认识钱了?

  有家长坦言,

  孩子从小没有接触过现金

  因此一年级教元角 分的时候很是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

  很多人出门都不带现金了

  对于新版人民币也很是陌生。

  不过也有网友比较乐观,

  认为年纪到了,

  自然就会对金钱有所认识

  还有网友表示,

  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

  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教育专家:家长们是孩子

  的第一任“财商导师”,责任重大

  据株洲晚报报道,社会各界对于孩子不认识钱的现象展开了广泛讨论。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分享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方法,从利用科技手段到传统现金教学,展示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

  市民刘女士表示,她并不刻意追求让孩子接触实体钱,但也不会将钱仅仅视为一个数字。每次出门前,她都会与孩子约定好零钱的“限额”,并让孩子查看手机屏幕上的微信钱包余额,然后根据需要决定如何分配这些钱。购物后,刘女士会向孩子展示微信零钱上的数字变化,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钱的价值和流动。

  卢晓则是一位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教育孩子的家长。她教会了孩子使用手机进行比价,让孩子在购物时能够自主判断商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卢晓表示,最初孩子并不理解价格的概念,但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孩子逐渐明白了“便宜”和“贵”的区别,并开始主动寻求更优惠的购物方式。

  相比之下,杨旸的教育方法更为传统。他给孩子买了钱包,并定期去银行取钱给孩子“发工资”。只要条件允许,杨旸都会使用现金进行结账,让孩子有实际接触钱的机会。他还给孩子设立了小账本,将孩子的压岁钱等奖励记录下来,让孩子了解钱的来源和用途。

  杨旸表示,最初孩子总是将钱包里的钱挥霍一空,但在他的反复引导下,孩子逐渐明白了钱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开始学会攒钱和规划支出。

  金钱教育又称财商教育,是关乎儿童成长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一课。如今,不少国家专门开发了动漫和游戏,帮助儿童建立金钱、收入、支出、家庭预算等基本概念;有些地区在中小学开设信托基金理财课程,教孩子们如何投资,管理自己的财产。

  教育专家储朝晖指出,财商教育不仅是教孩子认识钱,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金钱的能力,塑造健康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家长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财商导师”,责任重大。

  总之,身处数字时代,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依然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责任编辑:凌辰

  针对外资机构开年以来的频繁调研,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分析师朱超平向记者分析,相对于海外市场,中国市场具有更为丰富的主动管理机会,通过基本面研究,机构投资者有望获得更好的超额回报。目前外资继续看好可替代能源、制造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等长期主题,希望通过调研发掘有潜力的投资标的,把握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湖北来凤2月3日电 题:湖北来凤:祖孙三代接力守护金丝楠林

  五龙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镰曦介绍说,五龙坪村地处山区,房屋依山而建,道路大多是很陡的斜坡。以前偌大的村子安装的路灯不到60盏,一到晚上村民摸黑回家心惊胆战。

  恢复和扩大消费,要有效增强消费能力。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另一方面,要做好“减法”,切实降低消费成本。

  当天记者会上,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另公布,2月8日起将分阶段有序恢复跨境学生面授课堂。相关安排会分两阶段实施,2月8日先恢复中学课程,2月22日扩至小学、幼稚园、特殊学校。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在实现盈利的保险公司队列中,不考虑“新生”国民养老保险,仅有12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也就是说,对于2022年的人身险公司来说,盈利缩减和亏损成为了常态。

陈世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