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案】超龄女工上班遇车祸身亡 能否被认定为工伤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0 17:21:53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者,能否进行工伤认定?6月17日,北京市密云区法院对外公布了一起近日审结的行政案件。

  【案情回顾】

  1966年5月出生的张女士从农村进城务工,在一家超市生鲜岗位工作。2020年1月,张女士驾驶电动车途经北京市密云区时与一辆小客车发生交通事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张女士为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

  【庭审过程】

  案件审理中法院查明,张女士受某超市雇佣从事生鲜岗位工作,并领取超市下发的工资,与超市形成了事实上的用工关系。张女士在去该超市上班途中遭遇车祸。

  在宋先生提出申请后,人社局认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已经达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已经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在用工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如招用单位已按项目参保等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张女士入职和发生交通事故时间均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用人单位并没有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张女士受到的伤害,不符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所以决定不予认定或视同工伤。

  对此,法院认为,《意见》第二条第二款的内容明确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情形,体现了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因工伤亡予以保护的目的。但并不能依据《意见》第二条第二款直接推定出,招用单位未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就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公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明确说明:“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人社局未考虑张女士系务工农民身份,未明确其与用工单位是否形成劳动关系等事实情况,仅以张女士在入职时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为由,依据《意见》第二条的规定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审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张女士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但不影响其工伤认定。法院判决撤销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认定决定,并对宋先生提交的工伤认定申请重新作出决定。裁判后,人社局及用人单位均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以案说法】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法官赵玉福提示,我国法律并未明文禁止使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工伤保险条例》也没有明确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因此,劳动者是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并不影响工伤认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该答复是针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特定情况下是否认定工伤的规定。

  “天黑后检查设备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更清楚地看到漏电部位的电火花。”孙宇说,隐患没有大小之分,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这些年,这片区域没发生过一起电力安全事故,和他们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

  这五年间,湖北一大批支撑力更强、结构更有“新”意的重大项目都在加速启动。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从蓝图变为现实,去年开始通航;沿江高铁即将结束湖北一批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宁德邦普,吉利路特斯等多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过去一年,湖北累计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471个,项目总投资3.5万亿元,项目数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沿着60级台阶缓缓而下,到达地下17米深处,就来到了220千伏哈西电缆隧道的入口,踏入电缆隧道的一刹那,一种科幻大片的既视感扑面而来。隧道内通透深邃,三相电缆错落有致,220千伏高压的电流在里面静静地流淌,通过一根根电缆,穿过一条条道路,通向千家万户,为哈尔滨哈西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殷勇指出,五年来,北京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变革。奋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减量发展任务,实现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严格管控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协调有序。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发生金额高、服务对象多。为防止违规借贷、以贷谋私问题发生,公司对担保业务施行“内部+外部”双重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完善“纪检+审计+稽核”协同机制,围绕违规借贷、以贷谋私问题的关键流程、关键节点和关键岗位,形成监管合力;在外部监督方面,通过多渠道公开举报方式、常态化向客户发放相关调查问卷等,畅通举报途径,发动群众力量,打通解决违规借贷、以贷谋私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林俊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