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吴越拟鲿”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22 08:33:06

  中新网丽水5月20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日前,国际学术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刊发了论文,确认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新鲇鱼,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Tachysurus wuyueensis”,中文名为“吴越拟鲿”。

  “2020年 9月,我们在由保护区管理中心组织的综合科考项目中首次采集到这种鱼,当时渔网里有一群小鱼,除了优势种光唇鱼之外,还有九龙山常见的盎堂拟鲿等,但是有几条拟鲿特别不一样,身体细长,也没有盎堂拟鲿身上的斑纹,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未被记录的物种,赶紧采样,同时科考队成员也潜水拍摄了活体照片。”新物种发现者、浙江自然博物院博士袁乐洋说。

  袁乐洋表示,后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确认其为一种没有被记录报道过的未知物种。随后,九龙山管理中心科研站的科研人员也多次记录了该鱼类的身影。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介绍说,吴越拟鲿隶属于鲇形目,鲿科,是人们常吃的“黄辣丁”——黄颡鱼的近亲,但是和广泛生存于江河湖泊的黄颡鱼不同,吴越拟鲿是严格的溪流鱼类,生存在水质冷凉清澈,密布卵石的溪流源头水域,夜行性,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由于吴越拟鲿对生活环境选择苛刻,限制了它们的扩散分布,使得它们栖息地碎片化,难以被人们发现。“新物种的存在其实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被发现,保护区对区内环境的严格管理,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为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契机。”袁乐洋说。

  据了解,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丽水市遂昌县西南部,保存有600公顷以上的原生林和老龄林以及其他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也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

  自该保护区建区以来,科研团队和专家先后在九龙山区域发现了九龙棘蛙、九龙新蝎蛉等11个动物新物种,以及九龙山榧、九龙山景天、九龙山凤仙花等39种植物新物种。(完)

  韩国《中央日报》则惊呼,还没等管制令生效,从7月1日至8月1日,镓的价格就直线上涨,简直在动摇韩国半导体产业。当然,也有媒体评论、海叔在此照录——

  报道称,“中山科学研究院”称,早上进行火药余料销毁,不明原因发生大规模燃烧,共4人被烧烫伤,目前正送医治疗,后续会进行伤势及状况说明。

  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预估损失2亿多元码洋,库房规模近8000平方米,图书存量360多万册,几乎全军覆没。该企业已成立应急小组,紧急加印部分动销产品,另外打算筹措1000多万元资金投入生产,重新找库房,给顾客发货。

  中图网介绍,当晚救出被困人员的一共有三波救援队。第一波是政府协调来的救援队,他们赶来将孩子和孕妇安全转移了出去。后来是山东聊城雄鹰救援队,当时现场情况复杂又是深夜,危险系数非常高,是他们一趟又一趟把被困人员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最后一波也是官方调配的救援队。“真正的萍水相逢救命之恩。”  

  “中介一再告诉我,80万是相当大的降幅,再降的空间不大了。但我仔细了解了这套房的带看情况,7月份,贝壳只有一条带看反馈,市场这么冷淡,我们觉得还有落的空间,现在还不是最低点。”顾清显得颇有把握。

  线上旅行社的蓝海广阔,除了国内业务,浪浪星球也在积极拓展境外旅游业务。于靖平向记者透露:“短期内我们可能会开拓一些免签国家,比如马尔代夫和摩洛哥。我们目前已经对接了一些摩洛哥人,等开拓了海外业务之后,会雇佣一些摩洛哥人做当地向导,而且会派人在各地驻扎,处理一些紧急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会不会触及非法带团或者相关法律的底线,还需要具体落实之后持续关注。

赵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