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小分子药物助力炎症性肠炎患者治疗达标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5-20 01:43:11

  中新网上海5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 负担,其诊疗过程如同一场马拉松,一旦确诊患者将面临终身治疗。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和胃肠动力协作组副组长王化虹19日对记者指出:“目前,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高峰年龄为15岁—35岁。在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肠梗阻、肠穿孔。随着临床创新药物的不断出现,经过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缓解临床症状,回归正常生活。”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不断丰富,从生物制剂时代进入了小分子药物的时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孙菁教授表示,“以乌帕替尼为代表的小分子药物便捷性高,非常有利于年轻患者的日常管理,促进患者内镜黏膜愈合。”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随着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的不断升级,内镜下黏膜愈合已是炎症性肠病诊疗达标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文科教授强调内镜检查对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陈文科教授指出:“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内镜黏膜愈合程度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诱导期,建议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在维持期,6-12个月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当日,“自在如风”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活动与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在内的十大主要城市的顶尖医院联合启动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线上和线下患者关爱活动。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50/3086912401982761646.jpg" alt="" />

  “沈鼓云”是沈鼓集团推出的数字服务平台,通过数据驱动、智慧服务,打造中国流程工业设备“云医院”,为石化等行业提供五大类机组预知性维修和诊断服务,可有效保障用户的机组安全和经济利益。

  在佛罗伦萨经营商铺8年多的安德烈亚·梅洛格外盼望行业的复苏。他说,随着疫情形势转好,他和同行们对旅游业的信心明显增强。他希望中国游客“快些抵达意大利”,也期待中国游客停留得更久,多去一些城市看看。

  耳畔萦绕着《马上就会好的》旋律,字字句句直抵内心深处。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鸡毛蒜皮与柴米油盐浸泡下的亲情、友情、爱情……组成了我们每个人普通却也可爱的生活。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2日电 据德新社当地时间22日报道,刚刚上任的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表示希望尽快访问乌克兰,甚至“可能就在近四周内”。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3906609443.jpg" alt="" />

陈雯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