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风声再起,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拉锯”3.0%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17 08:19:13

  记者 刘敬元 邓雄鹰

  3.0%的预定利率,寿险产品还能拥有多久?

  近日,部分险企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将从3.0%下调至2.75%的消息,再度被保险代理人刷屏,“停售”炒作或又来。

  据证券时报记者多方了解,确实有寿险公司计划自7月后销售2.75%的新产品,但目前仅限于个别险企,大部分险企并未有进一步消息。多位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利率中枢继续下行,导致长期收益覆盖成本承压,传统寿险产品会否将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至2.75%或2.5%,已被业界着重探讨。不过,与去年下调时的“众望所归”相比,此轮下调预期究竟何时兑现,以及兑现的幅度、频率等,业界尚存分歧。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结合超长期国债的中标利率来看,未来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将承压,下调负债端成本势在必行,无非就是小步慢调还是一步到位的问题。部分人士则对长期利率和投资收益趋势表示相对乐观,认为进一步下调预定利率有可能对本就艰难的寿险新单销售带来更多压力。

  下调压力再度来 袭

  预定利率是传统人身保险产品定价的关键因子之一,向来受到市场关注。资产收益能否覆盖预定利率成本,对寿险的经营有着重大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保险产品变得更贵,保险公司负债成本下降。

  2023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已降至3%附近,处于10余年来的低位。由于利差损压力增加,去年7月31日前,保险公司按监管通知停售所有预定利率高于3.0%的传统寿险,以及预定利率高于2.5%的分红保险、最低保证利率高于2.0%的万能保险。这意味着,维持了十年的传统险预定利率3.5%时代,就此告终。

  今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利率进一步下行,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风声再起。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了解,某大型公司有意于6月30日停售主打的预定利率为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自7月起上市预定利率为2.75%的增额终身寿险。

  该公司内部发布的通知显示,将自6月30日24时起在全系统停止销售某款旗舰版终身寿险,要求各机构切实做好停止销售以上产品的宣导及相关准备工作,杜绝恶意炒作及销售误导情况的发生。据该产品设计,这款旗舰版终身寿险有效保额每年以3.0%复利递增。

  该公司内部宣导材料还称,“预定利率3.0%的增额寿险即将谢幕”,应公司风险管控要求,3.0%的增额寿险(旗舰版)将于6月30日正式停售,7月1日将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寿险2024,该新产品已报备成功。

  在此之前,业内已有消息称,有保险公司未能成功报备3.0%定价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

  不过,经证券时报记者多方了解,截至目前,多家险企均表示未接到监管方面下调3.0%预定利率的要求或窗口指导,公司内部也暂未考虑下调相关产品的预定利率。

  “现在还没有到需监管统发行政指令的时候,可能是针对部分公司做了风险提示,至少不是所有公司一起降。”北京某寿险公司高管称。

  多家险企并未跟进

  在部分险企传出下调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举动后,多位业内人士也立即给予了关注。

  在一家寿险公司的总精算师看来,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到2.75%,短期之内没有问题,但未来很难说。“在风险上,2.5%肯定比2.75%低了很多,但真降到底了,保险产品相较其他产品的吸引力在哪里,这也是要考虑的。”

  “不知道其他公司会不会跟进?”一家寿险公司的产品经理表示,从近期的投资收益看,有跟进的基础,具体要看各家公司自身的情况了。

  不少保险行业人士认为,这是相关险企出于自身风控考虑,在当前投资不乐观的情况下,把负债成本降下来是重要的管理动作。“最先动的肯定是风险意识比较强的公司,而且也是能够承受一定规模冲击的公司。”某中小型寿险公司的总精算师称,中小公司要考虑摊薄成本和养队伍的问题,需要揽进业务,目前不太可能自发降低预定利率。

  一家小型寿险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去年上半年没有跟风大卖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股东和管理层在这方面达成了一致,但今年还没有明确控制产品规模。

  还有一些人士表示,需要警惕部分代理人借此炒“停售”。

  预定利率“拉锯”3.0%

  今年以来,关于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传闻不时出现,但行业对此显然仍存分歧。

  一家寿险公司的投资负责人分析,讨论预定利率是否下调的隐含前提,是降息周期或者低利率环境会维持多久,“目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起码以5年为跨度的周期,这样看的话,现在有降的需求”。

  “现在主动降定价利率,是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一位有着大中小型人身险公司任职经历的总精算师认为,现在的3.0%肯定是太高了,即使降到2.75%也还是偏高,综合考虑未来宏观和市场利率趋势,定价利率需要大幅调低,可以在此之上增加浮动收益。“市场利率降得太快,保险降低定价利率是趋势,就看是小步慢调还是狠一点一步到位。”他说。

  近两年,低利率环境叠加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使得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2023年,28万亿元险资的投资收益已降至3%附近,处于10余年来的低位。其中,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3%,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2008年之后首次降至3%以下;综合投资收益率则为3.22%,是2011年以来的“次低”,仅好于2022年的1.83%。

  基于未来利率走势和险企投资收益趋势的不同判断,针对预定利率的变动也形成了“下调派”和“维持派”。“维持派”认为,要以长期眼光来看待。某银行系险企的总精算师认为,当前的寿险业预定利率3.0%可以不用下调,理由也是基于对未来利率趋势的判断。“我们看问题不能是静态思维,要有长期思维,现在长期国债利率这么低,客观判断是不太合理的。”他表示。

  近期,3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的中标利率为2.57%,上市即涨停。在“下调派”看来,这意味着市场的潜在预期是长期国债收益率将低于2%,保险公司收益率即使上浮100BP,也只有3%。这支持不住3.0%的预定利率,更何况不少公司还有费差损。

  不过,央行已经多次喊话长债利率过低。5月30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引述专家测算,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仍在5%左右,从疫情平稳转段后的市场运行实践看,2.5%~3%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一方面,我们看待经济形势要统一到高层决策部署上;另一方面,我们本身也不认为中国经济会步入像日本经济那样的情况,不会步入零利率和负利率。”有寿险公司总精算师称,在这个基础上,综合考虑央行发声,保险定价利率3%应该是可以的。

  他还表示,从横向对比来看,当前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2.5%,如果保险作为长期产品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业务会更加困难,也很难对客户体现什么价值。

  需要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近年行业新单保费持续低迷,如果预定利率下调步子太大,保险产品竞争力是否会受到较大打击,进而影响部分公司的现金流平衡,这也是保险公司决策层需要考虑的。

  目前,业界很关注监管的态度。有多家寿险公司任职经历的某高管表示,从过往任何一次下调动作均来自监管要求的情况来看,很少有险企主动下调产品预定利率,这等于自降竞争力。还有一位熟悉监管的人士表示,监管内部对预定利率是否下调也存在不同看法,无论是窗口指导还是行业统一要求,都需要监管部门综合考虑行业、不同主体和消费者等多方面因素,事情看起来没那么简单。

责任编辑:郝欣煜

 <strong>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谈密件丑闻:不知道机密文件在我家里</strong>

  消息人士称,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听取了印度空军总参谋长关于飞机坠毁的简报,正在密切关注此事。

  行走在近40度的陡坡上,狂风夹杂着石子和冰碴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这也使得记者的拍摄越来越艰难,然而对于这些边防战士来说却早已是“家常便饭”,再大的狂风也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8/530835587.jpg" alt="" />

  2023年春节档以类型多样化、创作专业化的影片矩阵充分满足了观众观影需求,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的首个春节档给电影观众带来了优良的观影体验,掀起了电影市场复苏第一波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假日以浙江省内近程游为主,与上年同期比,省外游和过夜游比重均有提高。从客源结构分析,今年春节浙江省内游客占80.6%,省外游客占19.4%,省外游比重较2022年同期上升1.8%。过夜游比重为41.1%,较上年同期上升4%。从省外客源地分析,游客量占比前三的分别为:上海市(26.1%)、江苏省(16.6%)、广东省(11.4%)。

刘菁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