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泉州|吃碗糕、送花灯、踩街……这些民俗你知道几个?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05 02:48:36

  在福建泉州,三步一寺,七步一庙。红砖大厝里,古街小巷间,泉州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浓厚的闽南年味。在泉州过传统年有哪些趣事?泉州鲤城区闽南语研究会会长纪建强为您讲述。

  腊月十六收到老板红包

  土地公是泉州人亲近的神。在习俗中,土地公每个月有两次生日,分别是农历初二和十六。在一年中,腊月十六是土地公当年最后一个生日,需用三牲(公鸡、整条大鱼、大块猪肉)、鸡卷、肉丸子、碗糕、龟粿、包子、烟酒等食物隆重敬拜。

  蒸出的碗糕不能“不笑”

  大约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开始,泉州人开始密集制作过年要吃的炸货、糕点等美食。其中,年糕是必备选项。泉州人的年糕也叫碗糕,是由春季收的大米浸泡、磨浆、发酵后上锅蒸成的。发酵得好的年糕,在蒸笼中表面会如花瓣般绽开,仿佛露出灿烂的笑容。

  “蒸年糕的时候,以前我妈妈和邻居妇女最怕什么?最怕孩子跑到厨房里来问:‘妈妈你蒸包子吗?’”回忆起儿时趣事,纪建强笑着说,“这是因为碗糕要发酵,发起来就像‘在笑’,这样年糕才算做得好。如果说是包子,包住了,‘不笑’,谐音‘不孝’。这么说,容易挨妈妈打。”

  给已婚未育夫妇送花灯

  在泉州方言中,“灯”与“丁”是谐音。正月里,已婚未育的女儿娘家父母会送花灯来表示“添丁”的祝福。

  “说到送灯,这里有讲究,一般是初十以后十五之前送。一定要送一盏大公鸡灯和一红一白两盏莲花灯。”纪建强说。“这三盏灯要娘家里的兄弟或父亲这些男丁亲自送,送到后就要一直点到元宵节,从前没有电,都是点蜡烛。期间,如果烧着那个白色莲花灯,明年女儿可能会生男孩;烧着红色莲花灯,明年女儿可能会生女孩。”如果妇女第二年还没生育,娘家人还要继续送灯,直到生了孩子。

  除了花灯,父母还要给女儿送两根有头有尾、用红带子系住的长甘蔗,祝福新婚夫妇二人同甘共苦、白头偕老。

  兴致勃勃去“ 踩街”

  泉州的春节踩街民俗久负盛名,被誉为泉州的“狂欢节”。纪建强记得,他20多岁时参加舞狮队伍去踩街,行进到涂门街和中山路交叉口的时候,一大群人围上来看他们表演,几乎水泄不通,那叫一个“热闹”。

  在当日举办的首场“冰丝带”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赛中,让市民纪录“上墙”成为最走心的环节。无论孩子、大叔,还是年轻情侣,只要在“最快的冰”上奋力一搏,都可能在国家速滑馆场地中央的市民纪录墙上留下高光时刻。

  两岸福茶(福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光明指出,书香两岸,茶连闽台,书和茶都是文化的载体,茶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元宵这样的传统佳节,结合“书香两岸迎新春”活动,以“两岸福茶”为媒,讲述两岸茶缘故事,传递两岸同胞共同的“两岸福”心声,特别有意义。(完)

  <strong>第24届乌克兰-欧盟峰会举行</strong>

  “盱眙积极响应江苏省文旅厅提出的‘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及‘小剧场建设’等工作要求,结合特色非遗将江淮剧场打造成盱眙文化新地标。下一步,盱眙将继续推进非遗传承基地建设,推出既叫好又卖座的黄梅戏精品演艺,将其打造为具有地方特色文旅消费和夜经济的新亮点。”盱眙县委书记邓勇表示。(完)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警告说:“我们有失去我国领先地位的风险。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正在迎头赶上。”没有什么比美国破败的基础设施更能说明这点了。

  广东揭阳普宁南山英歌舞蹈团团长陈来发,从18岁开始至今从事英歌舞表演和培训近50年,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

刘萱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