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十年看运河”大型融媒活动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大文旅热点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23 13:57:45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6月21日至22日,“申遗十年看运河”大型融媒活动邀请大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广电媒体齐聚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动现场,“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媒体聚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大文旅热点”成果发布。

  这十大文旅热点的系列成果包括: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大运河音乐节品牌塑造、“运河有戏”焕新城市副中心文化烟火气、“通通来运动”城市副中心体育品牌创立、大运河京冀段通航、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特色小镇绽放文艺范儿和科技范儿。

  201 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这十年间,京津冀三地之间贯穿的绿色绸带——北运河,即京杭大运河京津冀段的生态治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透露,10年间北京市流域污水处理率从70%提高到97%,北运河干流出境水质由劣V类逐步提升并稳定在IV类,个别月份可达III类,水生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

  作为唯一一家全程参与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并开展了大量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国家级文物科研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参与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肯定了通州区委区政府在运河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效,尤其是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和遗址保护展示、大运河张家湾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开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丰富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效促进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活动举办期间,主办方组织“申遗十年看运河北首”集体采访活动,邀请“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的广电媒体记者,一同探访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京三大文化设施,张家湾镇通运桥和博物馆、宋庄艺术小镇、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视听产业园区,运河沿线广电媒体记者多角度记录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蓬勃发展和无限魅力。(完)

  具体而言,其他经济体或地区的经验表明,在重新开放之初,消费将缓慢改善,但这一势头将会加速。从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经验来看,由于人们普遍对感染激增持谨慎态度,重新开放之初,消费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反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疫情中恢复,消费可能会快速恢复,并走向全面恢复;与此同时,过剩或预防性储蓄一直在上升,这本身就表明消费将主导复苏。家庭储蓄率在大流行前相对稳定,但在大流行期间飙升。“根据我们的估计,在过去三年里,由于防疫和供应冲击导致消费减少,预防性储蓄总额已累积约4.2万亿元。”周浩称。

  三是重点区域。要抓住重点区域和国家,使共建“一带一路”更加聚焦中国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周边率先形成通畅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农产品在贸易、关税等便利化制度安排。继续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形成人口超过15亿的巨大区域市场,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保持高科技领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相对稳定。

  《联合早报》称,在疫情暴发的第一年,中国政府以高效管控迅速阻断病毒传播链,让民众生活恢复正常,相信在新挑战下,中国政府也能以灵活务实的精神、坚定的决心,“重现生机勃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面貌”。

  要增强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新征程上,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赢得战略主动。总书记明确要求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要带头发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从2022年1月8日两“虎”落马,到12月30日两“虎”被宣布“双开”,过去一年,32名中管干部被宣布接受审查调查,37名中管干部受处分——

  设计:趣动全媒体工作室 杜佰鸾

毛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