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马迎来更加辉煌的下一个50年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4 14:59:49

  深化务实合作,中马实现互利共赢。建交50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尤其在经贸往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贸易额从不足2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1902.4亿美元,增长950多倍。2013年,中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多年是马来西亚主要投资来源国。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作为最早响应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其中,旗舰项目马中关丹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超440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工业 产值超600亿元人民币。入驻企业实现盈利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提高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夯实合作基础,中马合作动力强劲。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中马农产品贸易将进一步深化。报道称,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拿督陈泓缣表示,他收到了许多关于扩大对华棕榈油出口的请求:“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棕榈油贸易将不断深化,并继续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认为,中马两国经贸合作保持强劲韧性主要得益于四方面优势,首先是政治互信优势。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不断深化战略沟通,政治互信之基不断夯实,因此双方开展经贸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其次是互补性优势,中马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强,例如,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和橡胶等传统出口产品广泛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也在马来西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三是制度性优势,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此外还有开放性优势,中马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双方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较大。

  聚焦新兴产业,中马合作未来可期。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的投资入股让马来西亚本土汽车企业重焕生机,多种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受到马来西亚消费者欢迎。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会长苏添来表示,促进马中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对马来西亚未来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今年总商会关注的重点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变革性机遇,以及吸引中国直接投资进入高价值行业。许利平指出,未来中马两国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新能源合作等方面将迎来较大机遇,此外,双方在扶贫、养老、教育等领域合作空间较大。中国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为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经贸合作已成为中马双边关系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中马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乃至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栾雨石)

  支持前沿医疗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合作区内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经国家有关部门备案后,开展干细胞、体细胞临床项目研究。支持合作区内医疗机构与已经依法从事干细胞、体细胞等临床研究的内地或者港澳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合作,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和能力。

  数据显示,在2022年7月至8月,未接种新冠疫苗排名前五的原因主要为禁忌证顾虑(48%)、年老/体弱/慢性病(21%)、由于行动不便或供应不足等疫苗可及性问题(18%)、担心副作用或疗效(9%),以及从未听说过新冠疫苗(6%)。在高龄老人组中,缺乏对疫苗的知晓是重要因素。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大力支持叙反对派武装,导致当地战乱冲突持续至今。阿勒颇这座历史名城在战火中破坏严重,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的经济制裁使叙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民众栖身在未经修缮的危楼中。6日的强烈地震使得受灾民众失去居所,建筑物在震波面前像巨浪中摇曳的小船不堪一击,顷刻间垮塌。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规定,上述2个药品都属于第十版诊疗方案范围。1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文件,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医保发〔2023〕1号)要求,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同时要求相关省份医保局依法履行药品价格主管部门职责,按照《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做好相关药品首发报价受理和引导工作,公开价格构成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023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通过)

  除了科技企业充满干劲,知识产权机构、投资机构、银行等服务和金融机构也从自身角度介绍如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杨士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