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球运河城市 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揭牌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07 12:21:21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徐婧) “龙腾河端,海韵千年”2024北京西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沙龙5日举办,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承担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职能,发挥北京作为大运河终点城市的核心作用,对话全球运河城市,共谋共创大运河沿线文化繁荣与发展。

  什刹海作为北京老城区著名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毗邻中轴线,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今年是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十周年。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和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嘉宾齐聚什刹海畔,共话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要以运河为媒,深化发展伙伴同盟,促进经济、旅游、民生、生态等多领域的常态化合作;要推动大运河文化扬帆出海,发挥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播大运河声音,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的新风貌。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回顾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以大运河沿线地区 案例生动阐释了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保起来,让大运河资源美起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聚焦大运河北端点“河之端”——什刹海的独特地理区位对于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肯定了西城区在大运河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从宏观角度论述运河对人类历史走向的重要影响,分享了作为“河之端”的西城区在推动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因河而美·运河联动圆桌交流”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与活化传承如何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做到有机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多元视角。

  活动还发布了《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提出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从保护发展、协同联动、聚焦宣传、创新驱动、汇聚力量五个方面出发,共同守护运河文明。(完)

  展望兔年,谢斐认为在能力的积累、使命的驱动下,在每一次充满正能量的起心动念之间,即便面临更多的艰难险阻,集团全员依然会满怀披荆斩棘的勇气,去朝着前沿科技的这条康庄大道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原本审批一个建设项目需799个审批工作日,后来缩短至最少只要50个工作日。”在活动中,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分享了他参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段往事。

  ARJ21客改货是ARJ21项目继公务机后推出的又一个重要的衍生型号,致力于成为支线航空货运市场的主力机型。ARJ21飞机的货运型号最大商载10吨,安全可靠、灵活便捷,容积利用率高、集装器通用性好,配备主货舱门全电动作动系统、先进的警示系统、高可靠性的货运系统。目前已有中原龙浩和圆通航等两家签约客户,首批两架飞机即将分别交付两家用户。

  疫情之下,时尚摄影行业的形态也在悄然转变。这些变化让入行不久的许嘉威有些猝不及防,难免焦虑。他不甘心,仔细研究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自己的一部分事业中心转向绿色产业,同朋友合伙建起播客账号传播低碳生活理念。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6/37/14096896810620906909.jpg" alt="" />

  在郑志雯看来,以上这些情况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统一规范的骑行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粤港澳都有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骑游路线,但这些路线都尚未串联起三地,也没有统一规范,亟待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赖家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