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原:牧区孩子有了第二个“家”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5 14:58:14

  中新社 阿坝红原6月14日电 题:四川红原:牧区孩子有了第二个“家”

  作者 单鹏 安源

  4年前来到红原县城一所寄宿制小学读一年级时,家在牧区的王修姐有些不太习惯。从家到学校有几十里路,以放牧为生的父母没有条件每天送她上学。从那时起,她与几十位家庭情况类似的同学成为住校生,在同龄人陪伴下,加上学校充实的生活,王修姐很快有了家的感觉。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时,12岁的王修姐正在足球场练球。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空气稀薄,但王修姐体力很好,动若脱兔。“我们这边的孩子,体力好、能吃苦,学校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足球,每学期办一次球赛。”校长班玛罗日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说道。2023年调任这里后,他的一项“改革”是鼓励学生们踢足球:“踢球可以把他们身体锻炼好,培养良好的品质。”

  这所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距县城数十公里的牧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孩子们很喜欢校园生活,他们在这里结交朋友,学习知识,品尝可口的饭菜,培养兴趣特长,学校俨然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我们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红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阿江介绍,“十四五”以来,当地投入资金2.7亿元人民币,实施了中小学综合楼、集中供暖等近30个项目,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和提升。

  白天当老师,晚上当“父母”,是该校老师们的日常写照。二年级三班班主任朗加拉姆来自四川甘孜州,6年前从四川民族学院师范专业毕业后,她来到这里担任语文老师。课堂之外,她是班里孩子们共同的“妈妈”。每天晚上,朗加拉姆都会去学生寝室“串门”,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洗脚、洗袜子等生活技能。低年级女生不会梳头发,朗加拉姆就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亲手用橡皮筋给女孩扎出好看又不易散乱的辫子。

  六年级四班班主任扎西初曾经发现班里一位男生沉默寡言。原来,这位男孩在单亲家庭长大,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很少在家陪伴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扎西初不仅课后经常找他聊天,鼓励他打开心扉,还时常带他回家吃饭。后来,这位男孩逐渐走出生活阴霾,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我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作为经验丰富的校长,班玛罗日深知在长期相处中,学生间的摩擦在所难免。他不止一次告诉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要勇敢地告诉他。平日里,校长办公室如同学生们的“树洞”,经常坐着不同年龄的学生向他倾诉。如果班玛罗日不在办公室,学生可以向“校长信箱”投信。“老师要像父母一样,给孩子提供和谐友善的成长环境。”他表示。

  校园生活并不只有学习。为了给学生们快乐的童年,学校开设了二十多门兴趣课供他们自由选择,其中既有藏戏、锅庄、弹唱等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架子鼓、田径等课程。在学校的一间音乐教室,记者看到30多名小学生沉浸在架子鼓的节奏中,鼓点骤密起落如同潮水翻涌。

  开设这门课的老师罗尔准是学校一名藏文老师。几年前她在上藏文课时,偶然发现学生对打击乐很感兴趣,但罗尔准当时并不会打架子鼓。这位“半路出家”的老师花了大量时间自学,边学边教带出了很多学生。如今这门课是学校最抢手的兴趣课之一。“练了架子鼓后,原本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非常自信,性格也开朗许多。”罗尔准说。

  四年级学生南古初跟随罗尔准老师学架子鼓已有两年,能够熟练演奏《云宫迅音》《踏浪》等曲目。“打架子鼓可以让我活泼起来。”她说,自己想成为一名鼓手,去更大的舞台演奏。(完)

  中图网的遭遇引发了网络巨大关注,大量网友留言表示愿意为中图网提供帮助。8月2日和8月3日,中图网上线图书加油包和文创加油包以进行自救。截至发稿前,中图网官方小程序数据显示,图书加油包已售126220套,文创加油包已售21781套。

  《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中透露,在2022~2023学年,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的小学招生人数全部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减少664、937、864、1295人。其中,东城、海淀、朝阳已经是连续两年负增长。

  《半月谈》曾评论称,在一些高利转贷案中,有领导干部多次以名下房屋需要装修为由向银行大量贷款,动辄数百万元的“装修贷款”明显超出正常的装修需求,这些显而易见的不合理之处,折射金融机构对涉公职人员贷款的资金用途存在管理漏洞。

  赖士葆进一步介绍称,台防务部门在弹药管理这方面有很大问题,也欠台湾民众一个道歉和说法。九鹏基地是台湾很重要、高端的武器研发中心,它都会爆炸,基隆的是传统武器爆炸,这两个都这样,就只有一个原因,台防务部门管理太松散了。

  “预报预警的准确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预警是否能真正转化成人们的行动。”杨赛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方面,预警要尽可能提前发布,给撤离的人们留出更多反应时间;另一方面,预警不能只限于气象信息,比如某地平均日降水量超过了300毫米,老百姓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预警如果能告诉人们水大概会淹到多高,住在这个地区的人立刻就有概念了”。

  据报道,2022年7月19日,涿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曾开展防汛应急救援演练,应急管理局、水利局、气象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参与。演练设定了全市普降大到暴雨,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拒马河水位持续上涨,拒马河堤防随时可能出现险情的情境,让各部门模拟从信息报送、应急预判、预警和群众转移等关键流程。当地称,各部门密切配合,演练在规定时间完成,“演练达到预期效果”。

林木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