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大规模枪案又破纪录 美国枪支暴力根深蒂固!

来源: 南风窗
2024-06-05 17:12:29

  中新网12月5日电 临近2023年年末,美国的枪支暴力数据又创新高,今年以来已发生37起造成4人及以上死亡的大规模枪案,刷新了十几年来的纪录。美媒称,这一数字将美国推向了又一个“可怕的里程碑”。枪支改革推进缓慢,党争加剧立法分歧,枪支暴力问题在美国早已根深蒂固,悲剧或难以避免。

  “可怕的里程碑”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12月3日下午,美国达拉斯市发生一起枪击事件。一名21岁的男子走进一所房子,向5人开枪,杀死了1名幼儿和3名成年人,并造成1人受伤。该枪手随后在与警察对峙的过程中开枪自杀。

  这起周末发生的血腥枪案,让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数字增加到了37起,超过了2022年的36起,刷新了自2006年以来的纪录。《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媒体将造成除枪手之外4人及以上死亡的枪击事件,称为“大规模枪击事件”。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一纪录将美国推向了又一个“可怕的里程碑”。

  “减少暴力研究与实践中心”的创始主任托马斯也表示,这是“一个悲惨的、可耻的里程碑”,应为反对枪支管制的立法者敲响警钟。

  另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截至12月4日,美国今年已有至少39800人因枪支暴力而死亡。

  “安全感被剥夺”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从拉斯维加斯、布法罗、奥兰多、帕克兰、桑迪胡克到纳什维尔、缅因州的刘易斯顿、得克萨斯州的艾伦、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公园和新墨西哥州的法明顿,美国正在急剧上升的大规模伤亡悲剧中“蹒跚而行”。

  在这些枪击惨案中,一些枪手在公共场合瞄准陌生人,向学校里的儿童、商店里的购物者开枪,让民众安全感不断降低。“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辛西亚称:“人们在公共场合、去舞厅、去购物中心的基本安全感真的被剥夺了。”

  还有很多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在家庭中,枪手故意杀害他们认识的人或与之有亲密关系的人。随着大规模枪击案的增加,人们对枪支暴力的担忧正日益加深。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的民意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表示枪支暴力是当今美国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在美国家庭医师学会主席马利兹博士看来,枪支暴力在美国是一种“流行病”,政府和立法者应当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这一严峻问题。

  “悲剧的因素根深蒂 固”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根据盖洛普的一项民意调查,57%的受访美国人表示,他们希望制定更严格的枪支法。

  然而,在枪支立法上,美国不同党派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盖洛普的另一项研究指出,“民主党人几乎一致支持更严格的枪支法”,这一人数比例高达91%。另一方面,只有24%的共和党人和45%的独立选民同意严格立法。

  BBC指出,枪支暴力是美国人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现象,但由于这个问题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导致枪支管制倡导者与强烈保护自己携带武器权利的人之间,形成了紧张的对立。

  美国《密苏里独立报》指出,由于明显的党派分歧,再加上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和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都只有微弱多数优势,在国会推动任何额外的枪支安全立法,都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此外,美国还有一些团体反对枪支管制,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有关枪支管制的立法。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是该国最强大的枪支游说团体,拥有大量预算来影响国会议员制定枪支政策。

  美国沃克斯新闻网评论称,枪支问题对美国而言,是一个独特而持久的问题。导致大规模枪案悲剧的因素,在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法律中早已根深蒂固。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内地唯一陆路对香港和澳门同时开放的口岸。我们及时完善应急预案,优化通道设置,严密监管、优化服务,全力保障口岸通关顺畅。”港珠澳大桥海关旅检三科副科长鲍锦佳说。

  数据显示,高达67%的美国成年人预计,未来6个月内美国通胀水平会加剧,仅有20%的人认为通胀水平会出现下降,另有12%的人认为将保持不变;在股市方面,48%的美国成年人预测美股在未来6个月内将下跌,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此外,74%的美国成年人预测未来六个月内联邦基金利率将继续提高。与此同时,多名专家发出警告称,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或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损害。

  马志威:首先是很紧张,片场真的有一个很小的宝宝,好像只有三四个月大。小宝宝的脖子比较脆弱,我每次抱他时都会小心地托住他的脖子,很怕弄伤他。第二个感觉就是,当爸爸很奇妙,一个小生命在你手里面,而且他是你生命的延续,是你的后代,这个感觉,没有当爸爸的人是完全不明白,也感受不到的。

乡村篮球赛停办了几年

  <strong>春运仍在继续,和谐号、复兴号向着春天飞驰,奔往高质量发展新的高潮。年轻的“高铁医生”们也不停歇,奔忙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化作交通强国愿景中一处处具体的坐标。</strong>

  本报北京2月6日电

吴佑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