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守艺人”刘月:推动农民版画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来源: 金融界
2024-06-03 06:30:50

  中新网重庆5月31日电 题: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守艺人”刘月:推动农民版画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作者 陈媛

  近日,在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奇妙村”,20余名儿童正专心地体验綦江农民版画非遗技艺。拓印间,重庆市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刘月不停为孩童“传道授业解惑”,希望这项蜚声海内外的非遗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画面多是记录农民的日常生活,颜色艳丽、个性鲜明。綦江区也因农民版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先后授予“农民版画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等称号。

  据介绍,2014年,刘月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来到綦江农民版画院工作。怀揣对版画事业的满腔热忱,通过与本地农民作者、版画作品近距离接触,她感受到民间艺人用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版画语言表现出的美好生活,领略到这一本土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希望更多人了解并热爱綦江农民版画。

  “充满个性的艺术文化,得让它活起来,传下去。”为推动綦江农民版画传承发展,刘月时常往来于花坝村“奇妙村乡村美术馆”、东溪镇“东溪美术馆”等地。在她看来,非遗农民版画文化在关注版画技艺、文化内核传承的同时,人才梯度培养体系也很关键。

  “綦江农民版画大量吸收当地民族和民间的美术技法,如民间的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版年画、剪纸等表现手法,再结合现代审美加以提炼、升华、创造。”刘月介绍,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需要实地深入到乡村生活中,才能创作出反映农村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作品,呈现出具有浓浓乡土气息的巴渝文化特色。

  据了解,以前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群体主要是农民作者,随着綦江农民版画院发挥纽带作用,现在的创作群体已经由农民作者向各行各业拓展。“变的是创作主体和不断优化的技艺,不变的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内核。”刘月说。

  作为年轻一代的版画师不能墨守成规,她希望在保持传统版画文化内核的同时,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性探索。

  “原来的版画艺人是农民身份,他们在技法上没有受到学院派的训练,也没有比例、色调、造型等现代绘画技法的影响。”刘月深感艺术创作与本土传统民间绘画的差异,便将民间美术元 素与现代绘画技巧相结合,《美丽乡村生态家园》便是刘月创新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品。她希望通过綦江本土农民版画与传统木版年画、主流艺术和民间艺术不断融合创新,使得古朴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刘月表示,重庆綦江区对内打造了版画传承基地7个,涵盖了青少年儿童、中学生、成年人各类群体的传承学习,阶梯式培养人才,开展版画进校园、社区、乡村、院坝等系列活动,提升民众对綦江农民版画非遗技艺的了解;对外开展培育交流项目,有6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友好人士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农民版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正薪火相传。(完)

  当时在天津大学读书的李彦庆正好在新港船厂实习,各车间、办公室的名称还以“课”结尾,现在的“设计中心”原来都叫“设计课”。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成长,他不由感叹:“中国在学习、借鉴、消化、再吸收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很多帮助。”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副教授黄瑜长期关注制造业机器换人,据她观察,智能化并没有提升工人的技术能力,反而呈现“去技术化”。自动化缩短了技能培训的时间,劳动分工也出现了变化。“机器换人”以后,普通工人就负责简单的上下料,技术员负责机器人的调试与维护。

  (十)重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特殊处境和合理关切,支持太平洋岛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作努力,支持岛国落实其《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加大提供物资、资金和人才支持,帮助岛国提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

  首制国产大型邮轮“H1508”已经进入交付倒计时,工程进度已经超过87%,3000多名工人仍在打磨这座“海上城市”。随着疫情之后出境游重启,很多人已经开始期待登上这艘“中国造”的白色巨轮。

  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业务开展于2005年,是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其中私募融资财务顾问业务排名连续17年保持市场首位。集团在科技赛道的发展势头强劲,并在医疗、企业服务赛道均处于业界领先的地位。

  大型邮轮需要更大的船坞。2018年10月,外高桥造船开始了2号船坞改造工程,将原有的540米船坞向陆侧延伸200米,形成长740米、宽76米的巨无霸船坞,面积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能同时满足1艘大型邮轮总组、1艘大型邮轮舾装的需求,达到年产1艘半大型邮轮的建造要求。

陈伟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