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高考前一夜,你会做什么?

来源: 砍柴网
2024-06-07 09:44:23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 袁秀月)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夏天是特殊的,他们要在最炎热的季节赴一场大考,做关于人生的一次选择。

  明天,2024年高考拉开帷幕,全国1342万考生将奔赴考场。这高考的前一夜,将成为很多人记忆深刻的一夜。它既是高中三年的终点,也是未知生活的起点,如何结束和开启,将成为时光长河中意味深长的一幕。

  “拥有”就是青春的证明

  有些人的“结束”很有仪式感。南方许多学校有高考前“喊楼”的传统,高一高二的学生自发组织,通过“喊楼”为高三的学长学姐纾压助威,为他们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高考前一夜大家都没上晚自习,白天去考场踩点,一路上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给我们送行欢呼,等到了晚上躺在考场旁边酒店的床上,隔壁传来同学的歌声。”2023年参加高考的侯敏说,高考前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临近压力阈值的崩溃,但又马上一泻万丈的喜悦;一种同学间砥砺前行、相互扶持的温存;一种行至岔路口又不知何以行进的无力感......

  在她看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复杂的感受,就是“拥有”,不必在乎这场试炼结果如何,“拥有”就是青春的证明。

  有人说,高考前一晚的夕阳特别美,看到夕阳心情都舒畅了。有人说,高考前一晚,大家一起在宿舍热烈讨论未来,憧憬着高考之后的假期怎么过,染哪个颜色的 头发……

  还有些人,他们的高中结束得猝不及防,高考前一夜也在焦虑、迷茫中度过。

  2011年参加高考的李理说,她当时复读了一年,高考前一晚,她半夜听见有人在厕所哭,她们宿舍离厕所近,哭声听得清清楚楚。这场小意外,直接导致她后半夜没休息好,第二天考语文时差点睡着。

  那年高考她考得并不理想,考试结束后她没让父母来接,直接从考场走回了家,走了好长时间,直到现在,高考的很多细节都忘了,那段路她还印象深刻。

  圆满,遗憾?

  如果穿越回高考前一夜,你会做什么?

  2012年参加高考的陈宇说,前一晚他还在拼命复习各种知识点,尤其是比较弱势的科目,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焦虑的情绪已经满格。

  “如果考前能够好好睡一觉,和家人老师同学聊聊天,释放下自己的压力,会不会更好些?毕竟高考不是一个人的高考。如果能更重视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补短板会不会好些?”陈宇说,这些年他不断学着打开自己,学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学着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他看来,这不是高考的功课,是一生的功课。

  “如果要穿越回高考前的话,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心态,因为这个时间点,提分已经很困难了,以前认为高压才会有好成绩,其实是错的。”张铭去年刚参加过高考,因为心态原因,本来能考上211大学的他只考上一个普通本科。在这一年里,他多次复盘高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的高三没有任何后悔的地方,我尽了全力,只有一些遗憾”。

  张铭说,如果要穿越,就穿越回高考前两三个月,除了让自己放松些,他更想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接受,接受自己的分数,接收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多看看世界,未来的路其实有很多。

  高考的影响

  有人说,高考已经成为一个群体记忆的符号,烙下烙印的同时,还改变着无数人的人生。

  “我以前会梦见高考,在考场上答不出来,吓出一身汗,但读研、工作后再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于鑫参加工作近10年,在她看来,高考中栽的跟头,不要时时回顾,只要一直往前跑,哪天回头就会发现,曾经的跟头早就不见痕迹。

  在张铭看来,“高考对人生的影响”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高考后的选择对人生的影响。他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个被动选项,但是如何把被动选项化为主动选择,这才是需要做的事情。学什么专业、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这是更需要关心的事情,而不是想象另一种生活去作对比。(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名为化名)(完)

  青年兴则国家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出殷切期待。

  青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坚实保障,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温暖的组织关怀。

  判决书中载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论身处何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均受国家法律保护。本案江歌虽是在日本国受到人身伤害,损害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属于涉外案件,其生命健康权仍受我国法律保护。

  <strong>反对阵营对抗,为稳定大国关系砥柱中流。</strong>面对重重挑战,世界要好起来,大国要作表率。一年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在北京实现“冬奥之约”,在撒马尔罕举行重要会晤,为中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前行提供战略引领。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友好民意基础持续巩固。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双方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探索中美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2022年,中美元首3次会晤通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应约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举行面对面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21世纪的世界必须避免重蹈“冷战”覆辙。两国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习近平总书记为中美关系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强调中美关系发展历史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该建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轨。一年来,中欧关系稳中有进。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分别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领导人面对面会晤。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中欧关系走向关乎全球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洲稳定繁荣,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实践证明,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2022年的最后一天,世界足坛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经过了无数次爆料、辟谣的反复之后,C罗终于还是来到了沙特联赛,加盟该国豪门球队利雅得胜利,双方签约至2025年。届时C罗将年满40周岁。把职业生涯末期的3年时间都放在亚洲足球赛场,C罗可谓豪赌了一把,已荣誉加身的C罗这么做,真的值吗?

  首批获得发牌证的澳门私家车,可以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在新的一年享受粤港澳大湾区更加便利的出行。

刘立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