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队员场下教练 她带着龙舟队乘风破浪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6 08:17:05

  中新网江西共青城6月5日电 题:场上队员场下教练 她带着龙舟队乘风破浪

  作者 巫发阳

  “各地注意,预备,划!”一声令下,龙舟犹如一支离弦之箭从岸边冲了出去。鼓手毛美爱打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十名女队员弯腰下桨蹬腿发力,舵手弓步站立稳住船舵,“嗨!”“嘿呦!”“嗨!”“嘿呦!”,口号越响龙舟越快。

  端午临近,毛美爱与队员们正在备战“赣鄱杯”中国江西龙舟大赛(共青城站),她们在江西共青城市毛家堰湖奋力训练,丝毫不逊色于男子队伍与年轻队伍,多支龙舟齐头并进、旗鼓相当。

  32年热爱与坚守 她与队员乘风破浪

  “我们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不仅有当妈妈的,还有当奶奶的。”毛美爱笑着说,她们戏称自己是“阿姨队”“奶奶队”。不过,可不要小瞧了这支队伍,她们可是大有来头。

  据了解,这支队伍的大部分队员都来自1991年组建的共青“鸭鸭”队,先后斩获1992年“屈原杯”女子600米直道竞速冠军、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76公里拉力赛女队冠军、第十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12人精英女子组团体赛2000米金牌等诸多荣誉。

  32年前,毛美爱和队友们在九江南门湖“一战成名”,自此 与龙舟结下不解之缘。32年后,年近50的她们依然没有放下对龙舟运动的热爱与痴迷

  “只要有龙舟比赛邀请,我就会召集老姐妹们一起报名参加。”毛美爱解释说,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工作生活,但是只要一个电话,大家都会抽空赶过来,“我们已经离不开龙舟了,龙舟也是我们的好姐妹。”

  从队员到教练 播撒龙舟运动火种

  “上半年以龙舟训练比赛为主,下半年才是忙自己的事。”毛美爱将自己的生活一分为二,“我是一名龙舟教练,只要有龙舟比赛、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教。”

  放下鼓槌、走上码头,毛美爱变成“毛教练”。“毛教练,我们这艘龙舟缺桨。”“毛教练,怎么划桨才能更快?”“毛教练,等会儿训练计划是什么?”10多支队伍,100多号人,有问题就问毛教练,毛美爱在人群中忙得团团转。

  教学技术动作、制定训练计划、筹备训练物资,毛美爱需要处理很多事情。不过,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姐妹们也在旁边帮忙,或稳住龙舟帮助队员上下船、纠正新队员技术动作、收发救生衣等,大家一起“老带新”,将龙舟运动传承下去。

  32年过去了,毛美爱与姐妹们从蒙头苦练的龙舟队员转变为循循善诱的教练员、火眼金睛的裁判员。她们就像一粒粒被风吹散的种子,在生活工作的地方生根发芽,将龙舟运动的火种播撒开来,越来越多的女子龙舟队成功组建,活跃在江西各地的龙舟赛场上。

  “近年来,江西的龙舟运动越来越火爆,端午的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浓。”共青“鸭鸭”队队员黄艳表示,她前几年考取了国家一级龙舟裁判员证,经常前往江西各地当龙舟裁判,明显感觉到龙舟比赛的赛事规模、民众参与度在不断提高。

  话语间,毛家堰湖的龙舟队伍多了起来,20多支队伍先后下水训练,密集的鼓声、响亮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来自乡镇、学校、机关单位的年龄各异的数百位队员们,在同一片水域上乘风破浪,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完)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20/fe1e55d97b5d461eb28735a2d2cb34a6.jpg" alt="" />

  徐学渊表示,已经成为“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中美经贸关系的作用受到弱化,摩擦冲突频发,并向结构性、战略性层次延伸。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正站在关键十字路口。

  荣封第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2019年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荣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荣封第修缮项目是积极响应“留住乡愁、保护文物、文旅相融、明德传承、助力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引导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标杆项目。项目投资过千万元,也是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文物保护的成功案例。

  农谚有云,“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大寒是气温变化的极点,冷暖规律也影响着农事生产。在北方地区,广袤的田野已被冰雪覆盖,并无太多农活。人们在农闲时刻进行“歇冬”,一方面顺应天时、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也应注意牲畜的防寒防冻与土地的积肥堆肥,为开春耕作做足准备。而在南方,土地尚未冻结,依旧需要加强对作物的田间管理。此时正值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适时浇灌对作物的生长大有好处,因此,做好防寒防冻、兴修水利、追施冬肥工作尤为重要。此外,大寒的气候还映照着人们对来年丰收的向往。“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等俗语,凝结着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对风调雨顺的期许,更折射着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酸梅猪脚、笋干焖鸡、红烧牛腩、秘制卤蛋……在梅州市客系食品有限公司的展示厅摆着刚研制出来的客家预制菜新产品。“目前我们已研发出28道客家预制菜,除冷冻预制菜外,还在探索冷藏预制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蓝峰表示,客家预制菜市场广阔,预计春节前该公司抖音店铺的营业额能达到200万元。“2022年公司的销量非常好,2023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做出更多色香味俱全的客家预制菜。”他说。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科技创新奖·产品奖

赖家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