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干涸断流”到“水城共生” 石川河上演“变形计”

来源: 光明网
2024-06-22 01:41:20

  中新网陕西富平6月21日电 (记者 陈溯)“石川河以前经常干涸断流,是一条臭水沟,现在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幸福感也提高了。”家住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党雪娥21日在石川河生态公园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石川河是渭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5227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37公里,流经铜川、咸阳、渭南、西安4市11县(区),其中石川河富平县境内长度36.4公里,是富平县的“母亲河”。

  2014年起,富平县对石川河开启全域治理,建成城区段石川河湿地公园,石川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共建成生态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栽植各种乔灌木130多种,种植草皮42万平方米,水面40万平方米,蓄水量51万立方米。

  通过采取明确生态基流、建设补水工程、加大中水回收利用等措施,确保河流生态流量,石川河长流水天数不断增加,2023年长流水达到295天,从2023年5月初 到现在未出现断流,曾经经常断流的小水沟变得水草丰美。

  富平县水务局副局长张西强表示,2017年,富平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力做好河流管护,常态开展“清四乱”。同时,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加强截污管网建设,短期快速阻断污染入河,坚决遏制污水直排河道,2023年石川河国控断面达到Ⅱ类水质。

  伴随着水环境的改善,石川河已经成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富平亮丽名片。记者看到,如今的石川河岸游人如织,不少附近居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游览。城市环境变美、流域水源丰富也带动了企业落户,促进柿子、奶山羊等产业发展,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展开。(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宁波1月15日电(方堃 蒋攀 章亚萍)非遗公益课堂上,12岁的乐乐小朋友剪出了立体的“春”字;文创集市里,以汉风、非遗、美食、手作等为主题的文创集市火热开市……1月1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非遗文化产业园内,市民、游客体验非遗、采办年货,掀起了一股沉浸式“赶集”热潮。

  这几天,孙毅在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的指导下,和同事们一起完善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公益项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新技术企业落地生根。

  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在加速向“绿”色转型,能源结构也在积极调整。2023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预计分别增加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发展迎来更大机遇。接下来,一起去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商的生产线,看看开年他们是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的。

  “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须给予吸纳农民工就业多的企业更大的政策激励,稳定就业岗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政策,对招用重庆市户籍登记失业的低保家庭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脱贫人口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连续缴纳1年以上且仍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可获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最高可以获得6000元/人。

  早上8点,就职于北京某互联网企业运营岗位的乔雅歌被闹钟叫醒,她拿起身旁的手机和电脑,开始了一上午的工作。分析昨日平台数据、参与视频晨会后,她才开始洗漱、吃早餐。这样灵活的“云”上办公状态,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她的工作日常。

张慈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