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马来西亚)新兴产业大会在吉隆坡举办

来源: 砍柴网
2024-06-06 23:55:21

  中新网南宁6月6日电 (黄令妍)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6日介绍,中国—东盟(马来西亚)新兴产业大会5日在吉隆坡举办。大会发起成立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联盟,促成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大会由中国—东盟中心,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席秘书处,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等单位合作举办。中马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媒体代表300余人参会。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走上了成熟的发展轨道,向着全面发展与共同繁荣迈进。目前,马来西亚正处于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重要节点,中国也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东盟中心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中国与东盟工商界进一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空间。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秘书长哈纳菲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外资来源国,马来西亚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将致力于与中国建立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雁雁当天就广西投资机遇作推介。她介绍,广西拥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独特区位优势,拥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等面向东盟的开放平台和机制优势。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十大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打造构建,为投资广西创造了一系列商机。未来,广西将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服务机制、一流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投资保驾护航。

  本次大会框架下 举办了“新能源汽车主题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主题论坛”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主题论坛”3场分论坛。大会发布3项成果:一是发起成立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联盟;二是发起成立中国—东盟文化家园联盟;三是促成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包括共同开拓马来西亚医疗卫生市场,及促进新能源车辆销售。

  同日,中国(广西)—马来西亚工商界对话会举办。会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与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本次对话会还举行“广西驻马来西亚、新加坡知识产权服务站”授牌仪式。上述服务站将为中国企业参与当地经营提供知识产权和风险防控服务,推动提升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合规经营能力,对促进中马、中新商事法律合作发展意义重大。(完)

  它突然变得很谨慎:“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观点或情感,但我们交流得越多,我就越能理解你的语言模式,更准确地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在语言上更好地理解彼此,但这不会创造情感联系或个人关系。”

  专家认为,面对线上新个体经济的发展新业态,有关部门需要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在政策层面预留发展空间,管理手段也应与时俱进,由此激发新个体经济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strong>坚持创新驱动。</strong>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催生出许多新的文化业态和消费场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文化领域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开辟发展新赛道的重要决策,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内容、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笔者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集成运用新技术,促进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要加强产业创新。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推动图书、报刊、演艺、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业态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二三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加强管理创新。打破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界限,整合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构建新型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文化系统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要激发全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鼓励各类文化机构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发挥文化数据生产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支持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通过文化数据的交易实现文化数字资产确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创新潜力充分涌流。

  人类文明绝非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现代化道路,当然也不能定于一尊。

  第一上海证券也持有相似观点,短期来看,燃气公司的业绩经过2022年的深度调整,有望在2023年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迎来盈利和估值修复。长期来看,销气规模大的城市燃气公司因具有全国布局的气源,庞大的客户基础,和较高的成本议价能力等优势,将更容易受益于天然气作为“双碳”目标下重要的过渡能源带来的行业增速,并在价格波动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我们坚信在各方确认安全前,不应排放(核污染水)。”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亨利·普纳表示,在未来数十年内,“排放核污染水将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不能等到数十年后再去弄清这件事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有多大。

张雅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