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明文化论坛7月举办 百余件精品文物展明韵风华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4 19:14:24

  2024明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13日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论坛将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向大众,活动贯穿全年,推动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2024年明文化论坛以“多彩大明·盛世华章”为主题,将围绕明代社会各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深入研究分析,传承借鉴优秀文化,汲取历史智慧。论坛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时间贯穿全年,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作为论坛开幕式,主论坛将通过明史专家主旨演讲、知名演员发表观点、驻华使节中外对话等环节,共话发展与合作。同时,还将对明十三陵全域开放计划、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建设项目以及明代遗址遗存文旅研学线路进行集中发布,推动明文化多元化发展、多形式传播。

  6场主题论坛分别为“美美与共”“百家话明”“皇都营建”“世出阳明”“高文雅典”“明韵新生”,将围绕明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当代价值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邀请百余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明文化研究最新成果进行研讨交流;系列文化活动分为“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四个模块,共30余项文化活动供市民参与体验。

  此外,论坛还将通过5场文物展览加强文物活化利用,目前已在广东深圳、湖北武汉等地举办多场主题文物展。论坛举办期间,将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和“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专题展”,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国内1 0余家文博机构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将齐聚明十三

  本次论坛融入亲民元素,昌平区文联特别创作了朗诵剧《浓缩的大明》,以话剧形式将明代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在大众面前。除邀请专家学者,多位参与明代电视剧表演的艺术家,还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明文化。今年,论坛特别推出“国际友人聊大明”活动,同时邀请30余名国际友人参与中外对话、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谭忠林认为,大家对失眠似乎有所误解,想着靠药物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殊不知,睡眠就像个顽皮的孩子,需要哄。比如,在睡前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就很有帮助,睡前1小时调暗房间的灯光并调轻声音,睡前半小时不要再看任何电子产品,少喝酒、吸烟,爱喝咖啡、浓茶的人最好把享用时间放在上午,还有早上按时起床,能7点起最好,睡懒觉最好也别超过9点,养成这些好的睡眠习惯都有助于你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要知道,辅助睡眠工具代替不了自身睡眠机制的调控。

  “这个春节每天都是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过了才回家,这几天可以说都没见小孩几面。”

  演练场上,记者看到小队长吴蛟正带领队员,围绕狙击手引导打击、侦察员情报共享等新课目展开研练。

  答:入河入海排污口(以下简称排污口)是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加强和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对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和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工作,2022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排污口监督管理进行顶层设计,提出明确要求。为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监督管理各项任务,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通知》,对《实施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通知》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于指导各地深入理解《实施意见》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工作要求,着力抓好《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春运,是渝厦高铁常长段开通运营的首个春运。”徐理融说,渝厦高铁目前还未全线贯通,每天途经益阳南站的高铁只有37对,但渝厦高铁连接着黔常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在“五个一百”里遇见幸福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的预期目标;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升腾的美好生活向往、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让我们的内心暖意融融。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徐徐展开,也让“五个一百”弥漫着幸福的芬芳。

杨惠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