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龙舟青年”乐从何来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1 17:41:15

  作者:王小龙(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来,“龙舟青年”成为一个网络热词。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端午假期回乡参加龙舟比赛。传统的龙舟竞渡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潮运动,这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风采的一个生动注脚。

  “龙舟青年”乐从何来?赛龙舟何以受到年轻人青睐?年轻人“玩转”赛龙舟的背后,实则是与传统节庆的一场双向奔赴。前者追求新的精神需求满足,后者则不断出新以求更好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在赛龙舟中,年轻人寻回了熟悉的家乡、温暖的亲情和有活力的自己,传统节庆也找回了闪耀的魅力和生机活力。

  乐从亲来。有别于传统农业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群居生活,现代城市生活往往以小家庭为单位,特别是对于不少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赛龙舟不是一项单打独斗的个体运动,而是一项通力合作的团队运动。而且与一般团队运动不同,传统赛龙舟的参与者之间往往具有地缘或亲缘上的特殊联系。赛龙舟能为参与者系上增进亲情乡情的纽带,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同舟人”情怀,在齐心协力中收获满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乐从心来。有别于职场中的激烈竞争,赛龙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条相对纯粹和轻松的赛道,让他们能够在龙舟鼓响、浪花四溅中释放压力,找到回归本我、直抵内心的快乐。赛龙舟,赛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意志力、爆发力和持久力,拼的是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在年轻人的心目中,赛龙舟是展现力量、证明自己的窗口,是赢得尊重、收获自信的舞台,是把张扬怒放的生命放归奔 腾江河的艺

  其实,“治愈”年轻人的,又岂止是赛龙舟。从北方的那达慕到南方的英歌舞,新一代年轻人正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把自己作为方法”,诠释更多关于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的精彩故事。

  “实施甘蔗机械化种植,由于行距宽、深度够,甘蔗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和抗倒伏能力,1亩甘蔗平均产量达到7吨左右,比传统的人工种植可多产约0.5吨。”武启惠说。他介绍,2023年入春以来,在现代农业机械的帮助下,合作社已种植甘蔗1000多亩。

  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方面,今年该省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全年组织不少于3000场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活动,实现超15000人次青少年个案咨询,其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个案咨询占比不少于40%,新建200个“青翼家园”工作阵地,切实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另据路透社消息,列兹尼科夫5日表示,任何人事变动决定都取决于泽连斯基,调任为战略工业部长的消息对他来说也是“新闻”。“如果我突然收到这份职务邀请,我将会拒绝,因为我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1998年,田青应老友、台湾知名文化学人林谷芳之邀赴台,参加佛光山主办的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长期支持他研究中国佛教音乐、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得知消息,托他面交一封亲笔信给星云大师。

  <strong>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strong>新品种在哪儿?来看我身旁这个只有数字编码,还没有中文标识的试验品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品种。用一句形象比喻,它们现在还在学习中,等待毕业入列。这是因为它们的长辈和师兄,也就是我们现在大田里主推的品种,个个都是实力超群。

  ——巴兆祥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柴裕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