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全景呈现冲突地区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成果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5 05:50:15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应妮)6月8日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在世界各地,文化遗产正在遭受威胁。一场战争冲突、一次自然灾害,就能让屹立千年的古老遗产瞬间损毁。

  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守护与重光”展览,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简称“联盟”)在35个国家支持的450个项目中遴选重点项目,以“遗产之殇”“联盟的诞生和使命”“遗产守护”“遗产与人”“遗产之美”五个部分,首次 全景呈现冲突地区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成果,彰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携手捍卫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表达重建和平的美好愿景。

  2020年8月,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的一场爆炸,让该地一座博物馆展柜里的74件精美古代玻璃制品被爆炸的冲击波全部摧毁。尽管成为碎片被认定为永久遗失,但负责修复的文物团队按照尺寸、材质和颜色重新整理数百块玻璃碎片,然后像完成举行拼图一样重组,让文物再次回到人间。脆弱的玻璃文物无法长途运输来到中国,此次展览则是通过三维扫描进行3D打印和做旧来尽量呈现修复后的文物风采。

  展览现场屹立的巨大拉玛苏雕像也颇令人瞩目。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策展人朱晓云介绍,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中的拉玛苏雕像于2015年被炸毁,数百块碎片散落在大厅。作为博物馆庞大修复计划的一部分,伊拉克和法国专家对每块碎片进行测量、整编和分类,以期尽一切可能复原雕像。“亮相展览的拉玛苏雕塑残片和完整雕像,是根据摩苏尔博物馆提供的三维数据按照0.7:1的比例制作而成;尽管展厅中的拉玛苏雕塑复制品显得很大,但它比真正的文物还要小不少。”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马里破损的古籍手稿、粉碎的黎巴嫩古代玻璃器;可以看到阿富汗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如何得到完整记录与传承;也可以通过尼日尔古代土制民居和贝鲁特近现代别墅的修复,直观了解建筑遗产修复工作面临的挑战。

  遗产守护离不开人,展览中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证者通过视频向观众讲述了这些项目对他们及其社群生活的影响。一位11岁男童在视频中讲述父亲为什么保护也门文化遗产,“他让我们长大了还能看到这些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沉浸式遗产之旅结束,从叙利亚巴尔米拉遗址到尼日尔阿加德兹古城,也门著名的塔楼,再到独一无二的伊拉克泰西封拱门和美丽的亚美尼亚遗址,依托对大型遗址地的高清扫描数据和艺术再创作,观众得以徜徉在这些遥远的文化遗产,感受非比寻常的遗产之美。

  据悉,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于2017年在第一时间响应,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积极参与联盟工作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守护全人类文化遗产。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长期深入参与联盟科学委员会工作,为遗产保护提供专业意见,并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朗斯分馆、瑞士国家博物馆共同成为全球三个“国际文物避难所”,为濒危文化遗产提供安全庇护。(完)

  需求旺盛刺激扩产

  不是所有错误都能够用钱买单。鱼跃医疗这番操作,看似赚了一笔快钱,实则丢了人心,砸了招牌。钱没了能再赚,口碑重建却并非朝夕之功。

  河北张家口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据介绍,河北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成立了河北省加快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后续利用进行了系统谋划,制定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后续利用总体方案》。

  地处安徽池州的升金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春节之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候鸟们在保护区内集结,抓紧觅食,储备能量,为即将到来的北迁做准备。

  说到客流高峰,所长殷宪常打开手机,展示着一张当日的客流树状图,每个时段的客流量清晰明了。他说,站区就是他们的阵地,春运以来,他们合理布岗,精准用警,通过压缩派出所日勤力量、调整执勤班次等措施,内部挖潜警力资源,投入到一线岗位。每天制作一份客流树状图,推送给每个民警、辅警,规定客流量超过1000人次的时段,派出所所长、政委必须到候车室一线盯岗。

  目前,5澳元纸币是澳大利亚仅存的一张印有英国女王肖像的纸币。报道指出,英国君主仍然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但和许多前英国殖民地一样,澳大利亚也在辩论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与英国的联系。

张俞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