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抢收助力夏种 供销系统服务“三夏”共绘丰景图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4 22:15:57

  助力抢收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眼下,小麦主产区正从南到北迎来收获。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近八成,预计全国小麦大 规模机收

  “500多亩麦子,4台收割机1天就全部收完了。”在安徽颍上县新庄村,完成小麦抢收的种植大户李伟心情舒畅。今年农机数量充足,是多数种粮农民的直观感受。

  在安徽、河南等地麦收一线,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调度200余名收割机手组成跨区作业队,夜以继日开展小麦机收作业。

  “今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半径已扩充到安徽全省8市。”中国农资·阜阳服务中心负责人白庆宇介绍说,通过调配80余台联合收割机开展麦收作业,承接的颍上县近7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机收。

  数据显示,自5月下旬以来,中国供销集团累计调度2万余家基层为农服务网点、1400余名服务人员连续奋战田间一线、出动近400台农机具,全力护航“三夏”农业生产。

  助力收储确保“好收成”变“好收入”

  粮食晾晒存储环节是粮食生产的终端环节,也是种粮赚钱与否最关键的环节,粮食晾晒储存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户种粮收益。目前,各地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为农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做好小麦晾晒、烘干、储存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损失,帮助农民把“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在位于山东泰安市的岱岳区供销合作社所属岱供为农服务中心,一座近28米高的负压式烘干塔正在轰隆隆地作业,紧挨着烘干塔的是一处能储粮2.5万吨的粮库。

  “以前割了麦子得晾晒6天—7天,最怕遇上连阴天。现在烘干塔建成了,我们踏实了”。说起当前农业设施的不断更新,村民翟现伟感慨万千。

  “烘干塔启动后可24小时连续作业,日烘干粮食达400吨,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湿粮的烘干问题。”岱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李东涛介绍。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数据显示:全省供销合作社共建有为农服务中心660多个,目前共配备烘干设备525台(套)、日烘干能力达6.4万吨、粮食周转能力97万吨、存储能力64万吨,全力帮助农户实现“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

  助力夏种 确保农资供得上、用得好

  小麦颗粒归仓,夏种夏管压茬推进。眼下,各地栽插中稻、抢播玉米、大豆等秋熟作物,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送肥下乡,送技上门,因地制宜做好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生产托管等服务,切实助力做好夏种夏管各项工作。

  夏收连着夏种,夏种农资够不够、好不好关系着秋粮的产量。这几天,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马院村,种粮大户刘武超收到了从当地供销合作社订购的15吨复合肥料。

  “我种植了近800亩小麦,供销社的肥料送得及时,质量过硬,能够保障今年玉米的播种进度。”刘武超说。

  据了解,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做好农资供应服务,利用与省内外化肥生产厂家、大型农资企业长期合作的渠道优势,及时购进备好各类农资商品。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5月底,河南供销系统累计购进各类肥料213万吨、各类农药3400吨、农膜6550吨,约占该省社会需求量的52%、13%、15%。

  <strong>全新达标与积分体系 吸引大众广泛参与</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陈杭)在2021年实现空气质量里程碑式突破的基础上,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均浓度继续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持续保持历史同期最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与2013年相比,累计下降了近60微克/立方米,相当于平均每年下降6微克/立方米。

  另一方面,利用AI学习,成了一条全新的职业棋手成长路径。过去AI模仿人类,如今却换成了人类模仿AI——申真谞和李轩豪,就是出了名的以“和AI对下”为日常最主要训练方式的棋手,据说,李轩豪每天都要和AI对弈12小时之久。他们几乎是用一种“应试教育”的思维,略显“死板”却又极为高效地模仿了AI的思路,从而比其他棋手更容易下出和AI吻合度更高的棋招,这也在情理之中。“申工智能”或“轩工智能”,并非浪得虚名。

  四、攀岩相关赛事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此地考古发掘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已经出土的16万片刻辞甲骨及90余年的历次考古发掘显示:此地主体遗存始于商王武丁时期,至商王帝辛,埋藏着商王朝最后一处都邑,即商王盘庚所迁之“殷”,典籍所载之“殷虚”,亦即商代甲骨文所称“大邑商”之中心所在。

  2022年,河北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企业需求,精准组建由省内外院士、高水平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团进行“一对一”服务,已完成三批次266家“小巨人”企业特派团选派。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截至2022年10月25日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期结束,全省2022年前三季度已有1.68万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金额289.7亿元,折合减税额72.4亿元。

毛成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