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政策解读)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04 12:41:17

  “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如何推进?工作重点有哪些?记者进行了采访。

  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在上海普陀区,还没正式进入汛期,一份基于智慧气象、救援物资等数据的汇总表就被送至防汛部门,表中罗列了汛期易积水点位的位置,做到事前预防。

  在浙江杭州钱塘区,“企服新干线”数字平台通过链接税务、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底座,为3.3万家企业打造专属画像,借助智能算法模型,自动为企业筛选推送适配政策产品。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建设各类独立的‘点状’信息化系统,到各部门依据管理职能提供‘条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再到逐步探索推进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面上’集成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表示。

  陈荣辉介绍,《指导意见》强化将数据要素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生命周期,推进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实践创新,打造一批实际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推进城市经济、治理、生活数字化转型相互赋能、融合互促。

  《指导意见》突出数字化赋能产城融合发展,激发数据要素对城市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型产城融合,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同时,进一步创新可持续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创新产城联动的社会化参与机制,鼓励政企合作,激发市场参与活力。

  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表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在城市经济产业、产城融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宜居环境、韧性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场景为牵引,破解数据供给、流通障碍,形成一批社会有感、企业有感、群众有感的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

  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要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加快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和开放开发,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

  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

  一些地方有 适数化改革的实践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表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在强调以数字生产力赋能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适应数字生产力的相关组织、流程、机制等生产关系优化调整,是数字时代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转型。

  “调研发现,地方有适数化改革的实践基础。”陆冬森说。比如重庆,推进建设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对城市的治理网点、管理流程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市级层面建成“城市大脑”,按需对市、区县、镇街精准调度;区县层面建成枢纽,实现平时保障城市高效运行、紧急突发事件高效协同处置;镇街层面作为执行末端,发现问题后,精准控制风险。

  陆冬森表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及时总结、复制、推广适数化成功经验,具备条件的,将推动转化为全国性政策和制度。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海关总署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9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5%,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8%。

  据介绍,2018年3月27日,中基协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公告》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协会将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有关规定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

  <strong>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strong>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统一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定意志和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和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空间上的全面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有效反映民意诉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冲击10000亿元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3日电 今天,十四届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聘书颁发仪式举行,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为48位工作顾问颁发聘书并讲话。

  距离农历兔年春节不到十天,北京台湾会馆内洋溢着新春气氛。13日下午,2023年全国台联第二十九届台胞青年冬令营系列活动之“台胞过大年”联谊活动在此举办。

陈静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