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党支部:稳妥发展金融科技 提升央行履职能力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25 17:57:59

  原标题:【科技司党支部】稳妥发展金融科技 提升央行履职能力

  稳妥发展金融科技 提升央行履职能力

  (科技司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和科技进步趋势出发,统筹谋划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金融应用不断开创新局面,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内涵要求,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建设数字央行,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一、加快数字化转型,为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提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释了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包括“强大的中央银行”。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在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共同推动下,中央银行履职所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数字技术成为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引擎,数据要素成为支撑履职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业务与技术融合成为科技体制优化的必然方向,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央行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科技工作体制,提升软件研发和系统运维能力,优化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能力,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和分级分类机制,提升数据治理与应用技术支撑能力,为央行履职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守牢安 全底线,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市场准入、监管标准和运营要求,提高关键金融基础设施自主水平和软硬件安全可靠性。

  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风险挑战、维护金融安全、确保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应用场景导向,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健全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机制,高质量建设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支付、征信及反洗钱等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坚持守正创新,运用金融科技支持做好“五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在政策规范方面,编制出台《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了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提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指引。在应用引导方面,先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有效促进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畅通线上服务渠道、拓宽金融服务半径,打造“可交互、有温度”的智能金融产品。在创新监管方面,借鉴国际监管框架,立足我国发展实际,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研究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并实现了与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澳门金管局创新金融科技试行项目监管要求的联网对接。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累计推出270余项惠民利企创新应用,在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统筹规划和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央行建设,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制度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建设更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更可靠的技术架构支撑,提供更高效的应用服务能力,实现更充分的数据融合应用,筑牢更稳固的技术安全屏障。二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作用,依法做好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全力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加强行业统筹指导,指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撑、数据支持、标准规范等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李琳琳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石家庄1月14日电 (记者 李晓伟)2023年河北省“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活动14日在河北石家庄启动。其间,河北全省1480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通过现场展示与线上展播形式陆续呈现,为广大群众带来一个别样的中国年。

  两岸山东乡亲春节联谊会已成为两岸乡亲“叙亲情、联乡谊、谋和平、话发展”的平台。此次活动由山东省台属联谊会、济南市台属联谊会、日照市台属联谊会与台湾山东同乡会共同举办。(完)

  不仅泰国,亚洲多国正“抱团”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马来西亚方面日前预计,2023年将接待150万至200万中国游客。新加坡相关业者则估计,中国旅客的回流将会给新加坡全年带来额外的20亿新币收入。

  马晓伟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方自疫情初期就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分享信息,最早鉴别出病原体并分享基因序列,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技术交流机制。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来,双方已开展多次技术交流。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作用,团结国际社会一道抗击疫情。

  <strong>陈德安:</strong>纵观整个三星堆出土的各类青铜器,不难看出古蜀先民非常重视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通过对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数十年的分析研究,我认为,三星堆先民的祭祀行为,可能是基于气象现象、天文现象的出现而进行。以形似方向盘的“太阳形器”举例,这件器物反映的是日晕现象,为何将其打造出来并且放到宗庙进行祭祀?因为古蜀人对这种气象现象充满敬畏。

  作者 高雨晴 闫永芳

王彦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