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10日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071列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10 21:10:09

  中新网6月10日电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10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9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071列,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6月9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249.1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各地铁路部门积极应对返程客流高峰,统筹运用线路和装备资源,根据铁路12306系统大数据,灵活增开旅客列车,在客流集中的线路和区段增加运力投放,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北京局集团公司加开上海、杭州、太原、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等方向旅客列车139列。

  呼和浩特局集 团公司加开呼和浩特东至临河、鄂尔多斯,包头至集宁南等中短途旅客列车11列。

  郑州局集团公司加开郑州至洛阳、安阳、周口、南阳等热门区段动车组列车23列、普速列车22列,对洛阳龙门、濮阳东、南阳东、周口东等方向32列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

  武汉局集团公司加开汉宜铁路、汉十高铁、郑渝高铁等热门线路旅客列车88列。

  上海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219列,重联运行动车组列车265列。

  南昌局集团公司加开前往长三角、广深、西南等方向动车组列车200列。

  南宁局集团公司加开陆川、贺州、河池西至南宁、柳州、桂林等方向旅客列车46列。

  成都局集团公司加开成渝高铁、郑渝高铁、成贵铁路等热门线路动车组列车182列。

  兰州局集团公司重联运行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成都、贵阳等方向动车组列车24列。

  青藏集团公司加开西宁至门源、格尔木,拉萨至日喀则等方向动车组列车8列。

  各地铁路部门加大旅客服务保障力度,优化进出站流线,增加安检、验证通道和引导力量,加强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服务,强化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协同联动,努力为旅客提供良好出行体验。

  沈阳局集团公司用好“沈阳+丹东+大连”高铁旅游计次票客运产品,与沿线景区、酒店联动,为旅客假日出游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

  北京局集团公司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主要车站做好出站口、电梯、站台等关键处所服务保障,安排专人盯控引导,确保旅客乘降安全有序。

  郑州局集团公司部分车站持续开展“‘粽’享旅途 文明出行”活动,向旅客赠送明信片、刺绣香包,开展互动答题,引导旅客文明出行。

  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汉口、襄阳、宜昌东、信阳东、麻城等车站安排志愿者做好客流疏导和重点帮扶,助力旅客顺畅出行。

  上海局集团公司持续打造高铁上的“一碗好饭”,提供丰富多样的平价优质餐食,让旅客品尝到各地特色美食。

  南昌局集团公司在江西上饶至辽宁沈阳Y462次列车上举办“‘粽’情山水 相伴出行”主题活动,邀请旅客们包粽子、系彩绳,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南宁局集团公司南宁、桂林等车站加强“文明出行”宣传引导,在自助售票机、进出站口等重点区域增加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便利。

  昆明局集团公司在5652次“慢火车”上开展“‘粽’情端午 文明出行”主题活动,倡导旅客文明出行,邀请旅客一起包粽子、送祝福,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兰州局集团公司嘉峪关、敦煌、天水南等车站做好信息咨询、失物招领、母婴候车等服务,让旅客出行更温馨。

  “新的一年,两岸交流一定会更频繁,特别是民间交流合作会更加紧密。相信在同样的共识下,两岸的交流合作不会是一个难题。”近日,台湾工程师郑人豪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平均每3-5个月回上海1天的李永刚,早已习惯农村生活。有次回去,他带了200多斤亲手种的蔬菜。太久没回家,他进门甚至穿错了拖鞋。他说,“自己好像不属于城市了”。

  “我们初步判断2023年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拖累不会比2022年大。”康义说,房地产还是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具有一些有利条件。中国仍然处在城镇化持续发展阶段,尽管去年城镇化率达到65.22%,但是城镇化率还是不高,发达国家基本在80%左右。这是未来的发展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提出,此次行动,宗旨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转得起、用得上、出效益”。他还强调,本次“行动”要坚持创新引领,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示范引领,释放中小企业转型潜力,形成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

  <strong>(新春走基层)寒冬润春意 福建基层多举措精准关怀老年群体</strong>

  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动力源泉。中国绿发通过建立以效定薪、绩效联动、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管理模式,保障效益效率在薪酬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正向激励和效益导向,优化基本薪金和绩效薪金定薪机制和固浮比,通过业绩考核进一步拉开薪酬差距;制度层面明确“5+N”专项激励考核模式,构建了覆盖项目全周期的一体化激励体系,提升了激励的层次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蔡宜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