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香港首间机器人厨房餐厅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0 03:12:56

  中新社香港6月9日电 题:走访香港首间机器人厨房餐厅——一位港大化学系教授的跨界创业路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燧记厨房”因“全港首间机器人厨房餐厅”而声名大噪,背后的燧氏科技研发团队5月携第四代Hestia炒菜机器人赴美国芝加哥参展,风头一时无两。待团队返港,中新社记者总算有机会走进后厨一探究竟。

  待餐厅职员在机器输入订单“辣子鸡”,机械臂便从冰箱中准确取出所需的食材及佐料,倒入锅里翻炒,更不忘适时勾芡,不出3分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辣子鸡已完成。机器自动清洗,马不停蹄地又做了麻婆豆腐、川香炒牛肉、臊子蒸蛋等六道菜。

  站在炒菜机器人前为记者讲解的,正是燧氏科技董事长陈冠华,他同时亦是香港大学(港大)化学系讲座教授、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和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

  一位专攻计算化学和薛定谔方程的科学家,为何跨界餐饮业且做得风生水起?陈冠华笑称是年轻时的梦想。

  当年他在美国读书,最喜欢一部名为《Cheers》(欢乐酒店)的情景剧,讲的是在一个普通的波士顿小酒吧,相识的顾客们喝着酒,将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娓娓道来,有悲有喜,暗合着食物的酸甜苦辣。陈冠华边看边想象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间“深夜食堂”,让人在袅袅暖意里吃着美味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惫。

  12年前,他与太太李燧宁在港大附近开了间湘菜馆,初涉餐饮业,却一鸣惊人,连续11年获得米其林推荐。但连锁店扩张之路举步维艰,受后厨成本高、出餐效率低、菜品口味难统一等因素掣肘。

  为此,陈冠华跑遍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研发实验室,寻找可替代厨师的炒菜机器人,却无功而返,“他们都没有做到全自动,而且机器人炒出来的菜不好吃。”基于自身的科研优势,陈冠华想干脆自己组建团队研发炒菜机器人。

  2018年,他带领港大工程系的学生成立了燧氏科技,以中餐为切入点,从机器工程学的角度,结合烹饪工艺的特点,研发出Hestia炒菜机器人。“燧记厨房”则成为最佳试验场。

  立谈之间,6年过去了。Hestia炒菜机器人已更新到第四代,在尺寸、性能、场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其间,团队所遇困难不胜枚举,他们抽丝剥茧般寻找问题根源,逐个攻破。比如,菜品要添镬气,团队便将厨师颠锅技艺及火候数值转化为数十万条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模拟,对大厨翻锅、火候拿捏的技艺进行1:1记录和还原,以数字化菜谱记录厨师烹饪全流程。在这般精准“复刻”下,任凭再挑剔的食客,在味蕾上也难察觉差别。

  陈冠华介绍,目前,Hestia炒菜机器人可烹制的菜品覆盖美式中餐、中华料理、湘川粤和西餐等。在“燧记厨房”中午繁忙时间,炒菜机器人可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约200道菜,助后厨成本降低约30%至50%,运营利润率提高约9%至15%。

  当陈冠华及团队带着炒菜机器人走向国际市场,所 获好评如潮。在早前举办的美国最大的餐饮产业展览“NRA Show2024”上,“我们是全场最火爆的展位,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及地区的从业者,不少是有几百家连锁餐厅的老板。”陈冠华透露,燧氏科技在展会共收到350个意向订

  在他看来,机器人代替劳动力是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而炒菜机器人取代繁重的厨师工作,可能是最早发生的领域。下一步,团队将致力于从自动化跨越至智能化,即“让炒菜机器人更聪明,可以像厨师一样思考”。陈冠华期望推进的另一方向,则是小型化,日后能够走入家庭,真正实现科技改变生活。(完)

  <strong>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 谢极:</strong>这是一年多来,首次实现三个月的连续上升,随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17条措施的落地,提振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取得这样连续上升的可喜成绩,也是来之不易的。

  尽管中方已多次批驳,在英国当前持续渲染“中国间谍风险”的背景下,英媒作出上述“爆料”似乎并不奇怪。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早前筹办人工智能峰会之际,英媒似乎就开始关心“请不请中国”这个问题了。

  ——钓鱼执法。梁成运还充当美间谍情报机关诱饵,协助开展钓鱼执法。美方要求梁成运到指定地点与目标人员见面,诱使对方从事敏感物项交易,拼凑“证据”,炮制所谓“中国间谍案”。

  16时15分左右,CA403降落于新加坡樟宜机场第三跑道。边先生说,降落后,航班第一时间开启了左侧的安全门,“我们大家用充气滑梯滑出去了。”

  会议提到,九届理事会以来,在俞正声、汪洋会长,孙春兰、尤权执行副会长以及各位副会长的领导下,在常务理事的积极参与支持下,中国统促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了旗帜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情报战是美国维护霸权的重要手段。放眼全球,举凡地缘政治冲突中,几乎都有美国间谍的身影。对于中国,美国也一直不遗余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刺探渗透。此前有数据统计,在中国境内活动的间谍数量有11万人,其中人数最多、最活跃的就是美国籍间谍。在错误认知和冷战思维的支配下,美国对华间谍渗透活动愈发猖獗、也更明目张胆了。比如,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曾公开表示,该部门“每10个小时就启动一项与中国有关的新调查。”再如,美国中情局专门成立“中国任务中心”并公开招募掌握普通话、粤语、上海话、客家话的中国特工。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在近期出席某安全论坛时,更挑衅称美国重建在华情报网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郦哲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