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趋势基本扭转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5-30 15:48:05

  张玉军介绍,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1%,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的思路,生态环境部上周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首先是对重点领域开展外部监管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祁连山、秦岭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凸显对生态这一重要领域实行外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环境部门是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履行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外部监管职能,监督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是否到位。

  其次,生态监管是对自然资源公益属性的监管。自然资源既有经济属性又有生态公益属性。生态环境部门是代表生态公益属性的监管,侧重于监管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评估在区域尺度是否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再有,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从方式方法上是问题导向性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主要是瞄准问题。无论是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还是督察执法,目的都是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

  张玉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部将深 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现问题、交办整改、监督执法、督察问责这条主线开展工

  最开始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测和针对性评估,既要用好常规生态监测方法和手段,更要用好现代化遥感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接着是推动问题交办整改,不仅要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内部工作协同机制,还要加强与部门,以及与地方的协同联动,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推动整改到位。

  春节过后,正值福建和广东沿海鲍鱼的分苗期。每年这个时候,福建省东山县都有上千名渔业水产技术工人外出工作。为做好复工复产,确保务工人员安全直达企业,当地采取了包车返岗复工服务。

  27日,为应对返程客流高峰,广铁集团继续增开夜间高铁,开行旅客列车2987列(含447列动车组列车),其中加开夜间高铁151列,主要为长沙、怀化、潮汕、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区开往广州、深圳方向。此外,广州南站当日开行列车1148列,刷新建站以来历史纪录,远超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28.7%,其中广州南站在京广高铁武广段方向开行列车418列,同比2019年增长13.6%。

  秘鲁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米格尔·罗德里格斯·麦凯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传递了共同发展和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为本地区各国加强同中国合作、促进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机遇。

  现任总理巴育也将竞选下届泰国总理。本月9日,2021年3月成立的泰国人团结建国党宣布巴育正式加入该党,并提名他为下届总理候选人。

  北海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好北海市场秩序,并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整治,组织执法人员巡查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等场所,对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加大曝光力度,形成震慑作用。(完)

  福建省东山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林鸿添:对每位务工人员发放防疫包,里面有N95口罩、抗原试剂、体温计,还有一些退烧类药品以及对症治疗的中成药等,保障他们安全健康外出务工。

江佳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