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国家代表走访云南普洱 共探农业环境合作未来

来源: 快科技
2024-06-03 03:48:54

  中新社普洱6月2日电 (罗婕)“农业生产不仅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也可通过农业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山·乌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澜湄国家需携手加强农业环境合作,分享各国经验,保证粮食安全、拓宽农业发展前景。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月30日至6月2日,“2024澜湄周-绿色澜湄计划:能力建设伙伴关系”活动在中国云南举办。澜湄国家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走进普洱市,围绕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绿色价值链构建、气候适应社区、环境质量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等主题开展调研考察。

  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澜湄各国代表探访普洱咖啡种植场、鲜果加工厂等,了解咖啡产业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的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管理探索。

  老挝亦有世界知名咖啡产区,种植历史悠久。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利亚内塞·布曼尼万表示,此次看到云南良好的咖啡种植、加工条件,深入了解当地咖企探索咖啡废料、废水等处理方式,“我将把这里环境友好的咖啡生产经验带回老挝。”

  普洱市宁洱县森林面积428.14万亩,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开展碳汇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并推进碳汇计量监测和碳汇交易及金融模式示范工程建设。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处长昂图汉介绍,缅甸正探索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进森林保护区面积增加。宁洱森林覆盖率超过77%,当地探索的碳汇计量、交易和金融模式经验对澜湄国家有重要启发,“希望能跟中国多 多取经。”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副研究员钱钊晖建议,澜湄国家可将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农业绿色发展框架,支持区域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可与国际伙伴构建区域农业绿色价值链知识分享伙伴关系网络,探索可持续发展方案。

  此次活动由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云南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协办。(完)

  塔斯社报道说,白俄罗斯安全会议国务秘书沃尔福维奇6日称,白俄罗斯与俄罗斯部署的区域联合部队旨在保卫俄白联盟西部边境。他表示,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作出了在白俄罗斯部署区域联合部队的决定。目前区域联合部队已经成功部署,双方军事人员进行了多种训练和演练。他强调,区域联合部队是战略威慑的要素之一,仅具有防御性质,旨在保护联盟国家的西部边境。

  准确预判高峰时段优化勤务部署,对一线执勤民警反复培训、多轮演练,全面检修维护边检查验设施设备,开通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全国边检机关结合实际完善预案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做足应对出入境客流持续增长的准备工作。

  今天播发系列之十: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要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坚决惩处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创新创造者劳有所得,让诚实守信者安心经营,让侵权违法者付出代价,助力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申长雨说。

  “以前想找个零工,到处打电话,成本高,很麻烦。”重庆市洪英建筑装饰公司负责人唐洪华告诉记者,企业主要招聘的工种是泥水工、木工和杂工,借助线上平台,一次性就与5位灵活就业人员达成就业意向。

  逐渐恢复元气的还有旅游业。东兴万尾金滩、竹山山海相连地标广场、北仑河口景区,随处都可见到外地游客的身影;金滩文化广场停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房车,这里俨然成为旅游房车露营基地。

杨家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