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发布大模型产品“可图” 20多种创新AI图像玩法限免上线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1 05:17:41

  近日,快手自研大模型产品“可图”(Kolors)正式对外开放,支持文生图和图生图两类功能,已上线20余种AI图像玩法。目前,用户可以通过“可图大模型”官方网站和微信小程序,免费使用各项AI图 像功能。

  从具体功能上看,一方面,可图提供AI形象定制功能,即图生图功能,通过人像保持技术,可轻松保留人像的自然特征,并一键生成各种风格的人像作品,满足不同社交及营销场景的个性化形象需求。例如,用户只需上传一张面部轮廓清晰的照片,并选择偏好的风格,调节保留面部特征的程度,便可创作出既有个性又富含艺术感的头像。

  目前,可图已上线10余种AI形象定制风格玩法。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可图还特别推出了QQ秀风格的“红钻贵族”和“我的小时候”两种玩法,支持用户上传图片生成复古像素风格化图片和童年写真,打造个人二次元IP形象,回味美好的童年时光。

  此外,可图还提供粘土世界、炫彩琉璃、梦幻莫奈、甜蜜情人节、春日卡通、水彩浪漫等风格化玩法,以及韩式写真、魔法学院、帅气赛车、浪漫海岛等写实风玩法,打造专属的个性化写真。

  另一方面,快手可图大模型也提供AI创作功能,即文生图,支持用户自由输入文本,生成风格多样、画质精美、创意十足的绘画作品。同时用户也可以上传参考图,可图将根据参考图像的风格、主题和细节等内容,生成既符合创意描述又与参考图相关的图像作品。

  例如,根据“油画,被鲜花簇拥的猫咪,布偶,浮雕质地,多层次维度,栩栩如生,粉色氛围感”等文字描述,可图生成了质感十足、细节生动的猫咪油画。不仅动物画极具创意,在人物画方面,可图同样功能强大,基于“男孩,天真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背面,转头微笑,高清,亚麻色卷发,小斗篷”等描述生成的超写实作品,细节刻画精美,人物形神兼备。

  不仅是油画,国画、动漫等多样风格的绘画作品,可图均可一一呈现。在可图输入文本“荷塘,水墨画,留白,意境,齐白石风格,细腻的笔触,宣纸的纹理”,一幅荷塘图即刻生成。根据“戴草帽的男人,肩上站着一只鹦鹉,极简,波西米亚风格”等描述,可图同样生成了高质量的精美AI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可图”大大降低了AI图像生成的使用门槛,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与同类产品需多张照片和较长时间来完成AI生成不同不同,可图只需一张图片和几秒钟时间,便可生成一套效果优秀的AI图像。

  在强大的功能背后,快手大模型团队的技术能力为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在中文特色理解方面,可图基于快手自研的知识图谱构建了上亿级别的中文特色图文数据,结合中文大语言模型的文本表征能力,能够精准描绘和表达各类中文场景。

  据悉“可图”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十亿级,这些数据来自于开源社区、快手内部构建和自研AI技术合成,覆盖了常见的千万级中文实体概念,还引入强化学习和奖励模型技术(RLHF),解决了文生图大模型在长文本和复杂语义文本输入下的效果问题。

  同时,在画质提升方面,可图模型通过优化扩散模型的加噪去噪理论,以实现对高质量、细节丰富的图像生成的训练和推理的精准适配,同时引入了经过优质专家标注的图文数据集,以对齐人类审美偏好,提升模型性能表现。

  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可图”大模型平台已在快手开启内测,快手在App评论区推出的“AI玩评”和“AI小快”等多种创新互动玩法,集合了文生图、图生图、扩图等功能,也是基于可图大模型能力。

  近日,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快手CEO程一笑介绍,今年一季度,快手稳步推进自研大模型各项性能的迭代提升,并且加快大模型在各业务场景的应用。随着大模型产品可图的正式发布,快手也将持续为用户带来更丰富有趣的AI互动新体验。

  针对网传XBB毒株会引发呕吐和腹泻的症状,李侗曾表示,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确实有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1—3天可以自行缓解,没有发现XBB毒株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没必要大量囤积。

  “举办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不仅仅局限在展示北京当代艺术的面貌。本届艺术双年展提出的‘共生——数字创意与生态文明’的主题,一方面通过涵盖中国古代文明、红色艺术、当代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展览内容,呈现北京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也在尝试把这些展览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核,融入到北京的文化生活和城市精神之中——这种尝试,让人看到了本届双年展的新意和诚意。”

  在中国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则将兔类6200万年的演化历史娓娓道来,为观众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兔”起源于中国的安徽模鼠兔,带大家领略了中国的科学家在探索兔类的起源和演化的课题上给出的“中国答案”。

  由此可见,先进制造业,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依旧是未来的重点。

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3/56/9687772775911150276.jpg" alt="" />

刘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