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混血唇腭裂患儿在广西南宁重获“新生”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11 14:55:38

  “恢复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回家后还是要继续按摩患处,防止疤痕挛缩,接下来可以进行语音训练了,一定要反复练习,让她发音清晰起来。”覃毅仔细检查嘉嘉的患处后告诉阮氏花。

  得知女儿术后恢复得不错,阮氏花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向中国的医务人员表示感谢,感激他们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帮助,给了孩子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据介绍,阮氏花是越南籍,嫁到中国广西藤县,她在怀孕期间在藤县当地医院进行B超检查时,就已被告知孩子存在唇裂情况,但出 于对生命的尊重及母爱的坚持,她最终决定生下这个孩子。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嘉嘉出生后一直没有接受专业治疗。唇腭裂的情况导致嘉嘉吃东西时食物和口水会从裂口流出,严重影响了面部形象、进食和吞咽功能,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3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救心·防残”走基层服务队在藤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结构畸形义诊筛查活动时,意外发现了这例先天性唇腭裂患儿案例。经医院外科专家评估和判断,确认嘉嘉患有唇腭裂,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家庭经济困难的阮氏花,面对1.6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的手术费用面露难色,始终无法下定手术治疗的决心。得知这一消息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及时启动救助机制,不仅派出专车到藤县接诊,而且还积极为患儿申请救助金,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社会工作部主任石秋丽说:“我们对患儿家庭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帮助患儿来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申请了相应的医疗救助资金,免除了嘉嘉1.6万元左右的医药费,为患儿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通过我们专业的救治和救助,让嘉嘉能变成美丽的‘小天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负责的“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成为2016年首批获得该项资助的三个项目之一。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项目经费管理比较宽松,但问题是这种项目太稀缺了,这虽然是一种稳定支持的模式,但本质上仍是一类竞争性很强的项目。庄辞也认为,这类项目支持的比例非常小,仍是面向极少数人,目前竞争已趋白热化。

  据报道,印度目前有两条公路可以连接“拉达克地区”,但这两条公路每年有4个月必须关闭,在这期间,印军只能以空运方式运送兵员、装备和补给。

  回国后,黄令仪继续研究集成电路,从建立版图库,到探究寄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一切重新开始。这一时期,由她主导研究的两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种模式下,近年来,北生所在细胞程序性死亡、感染与天然免疫等多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20年过去,它仍是中国科研体制内的“特区”,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2018年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的杨卫曾指出,对于有限的、且增幅逐渐减少的科技资源,我国科学家目前通过相互竞争,呈现的是一种近于零和博弈的状态。然而参考国际经验,一个好的基础研究环境应当是宽松型博弈状态,能鼓励更多自由探索,激发颠覆性成果。

  在每周一节的科学课上,他和学生们一点一点地推进制作。手工娴熟的部分孩子,则可以参与到更为复杂的二级、三级水火箭制作中来。他们也尝试制作助推火箭,这种火箭除分级外,两边还有两个助推器,与真实的火箭更为接近,他们需要设计一个降落伞舱,在火箭分离的同时将助推火箭的降落伞打开。

张贞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