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土壤医生”:助力摸清土壤家底

来源: 36氪
2024-06-11 20:46:56

  中新网武汉12月5日电 题:武汉高校“土壤医生”:助力摸清土壤家底

  作者 马芙蓉 王昭

  挖掘土壤剖面、观察与记载剖面形态、采集剖面土壤样品与标本……初冬时节,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华中农业大学师生躬身田间地头,开展土壤普查外业剖面样点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开展近两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师生立足专业优势,广泛投身普查一线。在12月5日“世界土壤日”之际,记者走近这群“土壤医生”,探寻其为土壤“体检”的故事。

  于2022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时隔43年我国再次对土壤进行的“全面体检”。作为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不仅参与制定湖北省级实施方案、技术规程等,配合开展土壤普查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质量检查、成果汇总分析等,而且承担大量一线普查任务。

  全国土壤普查外业技术专家组华中片区组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崇法介绍,土壤普查旨在全面查明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摸清土壤家底。整个过程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土壤制图、成果汇总、标本库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等环节。

  野外调查与采样是第一步,也是土壤普查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2022年,该校相关专业师生完成试点调查地区天门市的调查采样任务,并形成试点普查成果。今年全面铺开调查后,该校又承担湖北山区、偏远地区等区域普查任务。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王天巍介绍,野外采样包括地表、剖面两种采样。地标采样主要采集表层土壤,分析土壤性质。剖面采样则需挖掘约1.2米深的土壤剖面, 采集各层次土壤样品,描述其特性,研究其发生发育过程。对代表性土壤类型,还要制作土壤整段标本,建立土壤标本库。

  “野外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该校副教授朱俊多次和团队自带干粮,在田间地头吃完后接着干,一天下来,累得倒头就睡是常态。该校副教授郭龙表示,野外工作,免不了风吹雨淋,但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都坚持完成任务。

  该校教授胡红青经常带领学生下地采样,“这次土壤普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吃苦精神和劳动意识都是非常好的锻炼。”他说。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看来,此次土壤普查既是国家调查研究需要,也是师生实践锻炼的新过程,有助于师生更好地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谭文峰介绍,整个土壤普查计划用时4年。目前,湖北土壤普查已全面铺开,该校将继续提供人力、智力支持,为明年全面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及内业检测打下基础。(完)

<strong>兔年咱都</strong>

<strong>  系列活动轮番登场 海内外共享春节文化盛宴</strong>

  第二天一早,研究团队向剩余的四个点位进发。

  “我给小孙子买个小金锁,给老伴买个金镯子,过年图个吉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拿着刚刚买好的金饰笑着说,虽然现在网上也能购买,但是由于真假难辨,他觉得在线下购买更为踏实。

  “以往春节档的电影基本平均在100分钟左右,这对票房也比较有利。而2023年的电影长达两三个小时,确实是不太常见的现象。”编剧毛海青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长片背后,反映出观影人群的认知和习惯已产生变化。

  那天,总书记在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快递站点看望工作中的“快递小哥”。听说大家年三十才能回家,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表示,“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

李欣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