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87个旗县启动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9 04:35:43

  2023年10月,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23年11月起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内蒙古是文物资源大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其中包括古遗址15240处,古墓葬3160处,古建筑452处,石窟寺及石刻47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759处,其他16处。

  “第三次全国文物 普查距今已经17年,现有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底数。”曹建恩表示。

  目前,内蒙古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转入实地调查阶段,文物部门对于2012年以来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普查队员基于普查系统预置线索信息,逐一实地开展现场调查,采集文物基础信息。

  会上,天津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负责同志分别对天津市营商投资环境和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进行推介。天津多个区域招商分团与日方企业和机构深入对接,26家外贸企业与40家日本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对接洽谈,取得良好成效。

  “五个一百”,迸射火热实践的“思想火花”。“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物质更加丰裕、经济更加殷实的中国,是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异彩纷呈的中国,是交通出行便捷、教育更加均衡的中国……于时代脉搏中找寻精神动力,于历史轨迹中探索力量源泉。“五个一百”正是以此为引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载体形式, 持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故事,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树起思想的“坐标系”,焕发“拼出来、干出来、创出来”的激情,意气风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1月18日,在“寻宋·一张南宋棉毯的故事”特展上,兰溪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棉毯名为密山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缝制了由81枚开元通宝和北宋钱币排列组成的6个互相连接的方胜纹图案。这条棉毯的出土有力证实了南宋时期,婺州(金华)一带特别是兰溪的棉纺织业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并改写了元代黄道婆带回棉纺织技术的历史,将棉纺织史向前推进了约100年。

应该怎么做

  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兔有才”展区,观众可以找到答案。三瓣嘴、短尾巴、长耳朵等特征,在兔生存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兔挚友”讲述人工育种给兔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些兔也对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和兔已经密不可分。

  春节期间,正觉寺最上楼“御苑双璧 传世绝响”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关联展继续展出。此次展览借助展板、中国画、模型以及VR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圆明园与避暑山庄的关联,为公众讲述皇家园林的特色文化。而为了丰富游客的文化休闲体验,圆明园拾光买卖街内清音阁小戏台还将推出国风舞蹈、国风乐器演奏、双人舞蹈、魔术表演、国风走秀等演出。

李政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