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速度加快 基金配置意愿现分歧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14 07:19:17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6月12日,财政部公布多期国债(含特别国债)的发行计划通知,包含2024年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续发行等。这些国债的续作及新发存续期限长短不一,有短至91天的贴现债,有的则长达20年之久。这也符合目前很多债券基金对应短中长期债券资产的配置需求。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公募债基的限购方案频出。除一些被动型指数基金仍有配置需要外,很多主动型的纯债基金都选择限制申购,即使一些规模偏小的基金也在纷纷限购,基金公司普遍将限购的原因定为保护持有人利益、维护基金的平稳运作等。

  多期国债期限长短不一

  6月12日,财政部就发布5则记账式国债(含特别国债)发行公告,加上6月11日的两则续作公告,包含2024年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续发行在内的多期国债在列。从数量上来看,相比于此前各周的公告数量更多。

  一个显著的特征在于,国债的发行及老债的续作正在加快,且从稳健收益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债定期付息的计划以及不算劣势的票面利率水平,也在吸引更多中长期资本入市。记者注意到,这些国债中,有的是特别国债的续作,如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第一次续发行,为2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本次续发行国债票面利率与之前发行的同期国债相同,为2.49%,发行总额为450亿元。有的则期限较短,例如2024年记账式贴现(三十四期)国债的发行,为期限91天的贴现债,面值总额为400亿元。

  期限上的不同给予投资人不同配置策略的适配,即便是一些临近到期的短久期债券,也是机构特别是公募基金热衷布局的标的。

  对当下债券市场而言,存量债券的配置需求持续增长,这点从日渐增长的新发债券基金以及ETF就能看出。与此同时,持续抢筹的代价也造成债券价格走高,稀缺性降低背景下,新债的供应或为机构配置提供了更多参与投资的选择。

  十余家基金公司已限购

  当然,就目前公募基金管理人对旗下产品管理的态度来看,很多已经限制了申购,就连规模偏小的债券型基金也在通过此类操作控制风险。

  6月13日,富国、华安、大成、银河等十余家基金公司,对旗下部分债券型基金进行限购,主要为公告暂 停大额申购。其中,总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债券型基金不在少数。

  债券型基金以其固收投资的特质,在吸引稳健投资资金方面,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基金的总规模往往较大,10亿元以下属于偏小规模。Wind统计显示,按照最新基金规模合计统计来看,存续所有债券型基金的单只总规模中位数为12.54亿元,平均为26.34亿元。

  从近期限购的品种来看,万家鑫安纯债今年一季度末总规模统计为4.28亿元,是一只中长期纯债基金。6月13日公告显示,该基金将暂停大额申购,A、C、E类份额均将申购上限定为100万元。银河通利一季度统计总规模为4.65亿元,也将从6月17日暂停大额申购,上限仅为1万元。类似案例还有许多。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被动型基金则没有此类烦恼,也是出于必要的指数跟踪需要,成分标的不得不跟随性地提高配置占比。除了一些近期大热的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密集发行外,不同久期的国债类ETF也频频受到资金关注。

责任编辑:何松琳

  由于形变,若干决定超重核稳定岛位置的关键轨道能级会降低到质子数Z约等于100、中子数N约等于152核区的费米面附近。对于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可以对现有描述稳定岛的各个理论模型进行严格检验, 从而进一步了解超重核稳定岛的相关性质。由于上述原因,对于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是当下探索超重核结构性质的热点课题。

  据杨业伟团队统计,分年度来看,2023年二级资本债待赎回4007.2亿元,到期规模17.5亿元。而考虑2019年至2022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较大,则2024年至2027年待赎回规模将进一步增多。分银行类型来看,2023年待赎回的二级资本债中,国有大行待赎回2030亿元,股份行待赎回1250亿元,两者合计占比为81.9%;城商行待赎回478亿元,农商行待赎回239.2亿元,这两合计占比为18.1%。

  虽然是个“80后”,但因长年风餐露宿,周脉军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瘦巴巴的身材,不穿制服的时候,在人群中的辨识度很低。很难想到,这个黑漆漆的汉子,却是禁毒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strong>利益倾斜之下,谁最受益?</strong>

  2005年,大学毕业的周脉军毅然踏入警营,先后在派出所、刑警大队、缉毒局工作。“穿上警服,肩膀上自然就扛起了使命”,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九年禁毒生涯3000多个日夜中,他时刻将出征的行囊收拾妥当放在身旁,像利剑蓄势待发。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曲音飞对《证券日报》表示,“终端减产导致场内情绪发生转变,贸易商清仓低价出货,需求回落也致使企业厂对厂交易博弈明显,下游高价采买情绪极弱,场内交易冷清,冶炼厂出货价格同步下调,加之下游中小企业也存抛货行为,场内现货资源增多,供需差拉大导致价格持续走跌。”

张翠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