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签最高赚近15万!打新稳赚不赔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18 10:12:35

  作 者丨崔文静

  编 辑丨包芳鸣

  在经历持续数月的新股破发后,A股打新再度步入稳赚不赔阶段。

  2021年9月起,破发新股一度密集出现;然而,自2023年10月下旬后A股开始鲜见破发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在上市首日大涨的个股,四五个月后股价却跌破发行价,有的较发行价跌幅更是超过30%。

  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其背后三点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打新稳赚不赔本质上是因市场信息不对称、A股定价机制与公司基本面不匹配导致的。后续随着发行节奏常态化、新股估值回归等,新一轮新股破发潮或将出现。

  其次,上市首日大涨个股数月后跌破发行价,存在借打新进行短期投机的可能,新股与次新股更易成为庄家炒作的首选之地。再者,普通散户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股票上市大涨并不等同于可投资价值高,切勿盲目跟从市场短线资金追涨杀跌。

  “抢到即是赚到”

  更多热钱正在涌向IPO打新。

  打新稳赚不赔,是A股长期以来的现象之一。2021年以来,新股破发渐次增加,并于当年9月起破发新股密集出现。仅仅1年后,打新再度成为“抢到即是赚到”的香饽饽。

  与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相伴随的,是颇为可观的打新收入。

  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破发率持续走低,原因何在?根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分析,本质上是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A股定价机制与公司基本面不匹配导致的。具体源自三大因素:

  首先,在严把“入口关”,加强上市审核,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政策要求下,IPO发行节奏放缓,新股发行量减少。

  其次,对高定价超募现象的监管加强,新股发行价走低,更加容易吸引资金。

  再者,在发行监管政策调整下,新发行上市企业整体在行业竞争、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质量有所提升,资金加速流入。

  谈及打新稳赚不赔持续性,田轩表示,目前来看,在新“国九条”等政策下,上市门槛有所提高,审核把关和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相较以往,业绩差、公司治理不完善的企业上市的情况将大大减少,打新赚钱效应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发行节奏常态化、新股估值回归以及A股定价机制的逐步完善,故意压低股价或通过炒作新股抬高股价进行短期获利的投机现象也会减少,打新赚钱效应将逐步弱化。后续若出现上市发行审核加速,定价约束放松等情况,可能会出现新一轮新股破发潮。

  勿盲目跟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股上市首日普遍大涨,但数月后股价下跌者大有所在,有些个股甚至跌破发行价。

  新股上市首日暴涨,数月后股价却普遍下滑甚至跌破发行价,背后原因有哪些?

  田轩分析表示,首先,客观上或与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有关,但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在业务发展模式、经营管理水平、中远期布局等方面不符合市场预期。

  其次,新股暴涨后暴跌揭示了上市发行过程中,企业可能存在“包装”“粉饰业绩”“带病闯关”等行为,中介机构存在履职尽责不到位,定价不合理,监管机构存在审核不严等情况。

  再者,上市发行时不排除借打新进行短期投机的现象。应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职责,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大对粉饰报表、“欺诈发行”、故意操纵市场等行为处罚力度。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股、次新股由于限售股数量大,流动股盘子小,更易成为庄家炒作的首选之地,因而股价存在相对更高的波动空间。

  此前,“垃圾股”也是庄家的操作重灾区。随着新“国九条”后退市新规的出台,爆炒垃圾股现象已经明显减少。

  从投资角度而言,根据受访人士分析,新股价格暴涨暴跌之下,投资更需谨慎。新股上市初期股价提升明显并不等同于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田轩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跟从市场短线资金,更不要出于投机动机,盲目投资,需结合整体市场走势,综合评判风险点,谨慎入市。

责任编辑:凌辰

  脱壳、分级、色选、人工挑拣,再到装货、发货,葛群修一丝不苟地盯着每一个环节,不管忙到多晚,都会认真浏览买家的评价,并进行回复。随着网店信用评分越来越高,花生销量也越来越高。

  我们通过对坑南遗址二、三层打制石器的类型、技术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研磨器、颜料、陶片等其他遗物信息,运用狩猎—采集流动性解释模型对坑南遗址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进行了讨论,揭示出坑南遗址所反映的人类行为方式和生存策略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秦岭—淮河一线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研究的空白,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strong>客流快速攀升,出行忙中有序</strong>

  霍尼韦尔公司相关负责人余锋认为,中国着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为中外人员往来和商务旅行创造更好条件,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利好。目前,中国已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霍尼韦尔看好中国经济在市场潜力、工业体系、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2022年居民储蓄缘何多增?居民部门真的有“超额储蓄”吗?存款高增能否支撑消费和地产复苏?

  还有不少省市聚焦数字经济。上海提出,2023年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浙江指出,今年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福建定下2023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以上的目标。

叶易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