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给宽松 小龙虾价格下跌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5-31 23:49:09

  5月21日至27日,潜江龙虾商品虾价格指数呈下跌走势,整体价格较往年偏低。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潜江龙虾商品虾价格指数报346.73点,环比上期(2024年5月20日,下同)下跌78.31点,跌幅18.42%;较基期(2019年1月1日,下 同)下跌653.27点,跌幅65.33%,小龙虾价格下跌明显,整体价格较往

  据《潜江龙虾商品虾价格指数运行分析报告(2024)》,小龙虾属于季节性农产品,全国小龙虾价格指数年际走势呈“W”形,规律性波动特征明显——2月份为全年指数最高点,而后逐渐下跌,6月初跌至全年谷底后将逐步回升,至8月回升至年内第二个高点;8月中下旬再次逐步下跌,11月初开始止跌回涨直至12月底。

  分析师认为,当前小龙虾行情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供应端大规模扩张。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养殖户和相关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经营策略。二是小龙虾提前集中上市。3月以来,南方多地出现提前回暖现象,湖北、江苏、湖南等地的小龙虾出塘时间大幅提前,甚至“抢跑”入市,存量市场供大于求,“量大价跌”的局面也就有所提前。

  小龙虾“身价”下跌,消费者吃虾热情不减。饿了么近期发布的《2024年五一消费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小龙虾外卖量周环比增长超过50%。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小龙虾消费观察》同样显示,2024年3至4月,鲜活小龙虾销量环比增长606%,4-6钱规格的小龙虾最为热销,小龙虾调味品销量同样不俗,环比增长78%。

  调研显示,小龙虾食材成本价大幅下降,大部分小龙虾餐饮店却未见明显降价。据业内人士透露,小龙虾属于季节性消费,当前属于小龙虾消费旺季,商家需要保持一定的定价策略来保证全年的利润。“对于餐饮店来说,小龙虾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房租、人工、调味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另外,小龙虾店一般采用品质较好的中虾、大虾,食材成本整体也较高。”

  红虾和青虾价格指数及均价走势

  分品类来看,红虾和青虾在市场销售端行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红虾和青虾价格指数均小幅下滑。截至5月27日,红虾价格指数报351.10点,环比下跌19.18%;青虾价格指数报342.45点,环比下跌17.65%。

  分规格来看,炮头跌幅最大,中红和中青价格相对坚挺。具体而言,截至5月27日,红虾均价报17.29元/斤,环比下跌19.18%。其中,小红均价报7.17元/斤,环比下跌15.69%;中红均价报11.33元/斤,环比下跌4.23%;大红均价报16元/斤,环比下跌13.51%;红炮头均价报34.67元/斤,环比下跌25.85%。

  截至5月27日,青虾均价报17.21元/斤,环比下跌17.65%。其中,小青均价报7.83元/斤,环比下跌6.00%;中青均价报11元/斤,环比下跌2.94%;大青均价报15.33元/斤,环比下跌15.60%;青炮头均价报34.67元/斤,环比下跌24.23%。

  业内人士称,按照规律,每年5月底开始的夏收时节里,稻田虾“清塘”为新一季水稻种植“让路”。综合产业链上的各方面因素来看,当前的价格可能已经来到了触底反弹的档期。随着稻虾的结束,小龙虾的价格或将有所回升。

  样本城市行情

  1月18日上午,据黄冈政府网,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黄冈正积极与外资企业法拉第未来接洽合作事宜,双方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在投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区位、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FF在黄冈进行产业布局,黄冈将积极协助FF在黄冈成立其中国总部公司,调配相关资源,为FF落地黄冈提供支持。”

  学生的成长是个性化的成长,是全面的成长,假期是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合适时间。应该允许或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假期时间,获得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用无穷无尽的作业来充斥假期,然后美其名曰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im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18/1fb11c1cceaa441084533a0a0dc099f4.jpg" alt="" />

  据了解,本届灯会分为“乐享年味”“剑侠江湖”“辉煌新时代”“潮玩联盟”“创想世界”5大主题区,5大区域各具特色,在自贡传统彩灯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最新的材料与技术,充分贴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strong>(新春走基层)探访京广高铁的通信战士:“飞天遁地”护航高铁“贴地飞翔”</strong>

  罗志恒表示,2023年的基建投资增速预计还将实现较高增速,可能在8%左右。这一方面是形势所需,2023年外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经济下行引发出口回落,亟需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投资,而房地产和消费好转需要时间,有不确定性,基建是稳经济重要抓手。

郭南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