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切勿流于形式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4 21:05:57

  默达

  近日,网传一段视频中,一身环卫工人打扮的男子正用铲子将白菜切碎并投入垃圾桶中,脚边仍有未开封的塑料包装和几组完好的白菜。它们本该被端上餐桌,如今却提前一步成了“厨余”,令人惋惜的同时,又对这样的做法感到诧异。

  据悉,该男子系北京绿鑫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员工陈某,负责垃圾分类桶站日常管理和维护,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遂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进行处理。从相貌上看,这名员工大概经历过“白菜梆子喂猪都可惜”的年代,却不听周围群众劝阻,公然浪费粮食。这就要进一步深究,究竟是因为个人日常工作不积极,到了月末临时应付,还是因为指标的设置不合理,使得处理人员出此下策。

  “形式主义”的做法背后,常见“只重结果”的草率导向。深究“分拣量”这一指标,固然与基层工作人员勤快与否有关,也要参考居民垃圾的生产速度和垃圾分类的推行情况。换句话说,如果垃圾分类的意识不能深入人心,分类工作不能鼓励引导全民参与,却只是在指标上“ 一刀切”,一味将问题推给负责垃圾处理的当事人,终是治标不治本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这是关系群众生活的民生“小事”,更是保护资源环境的一件大事,需要广泛参与、循序渐进。近年来,部分地区在实施过程中走得过快过急,标准虚高、弄虚作假,量是上去了,民众却连怎么分类都不清楚;部分工作变了形、走了样,分类投放情况不达标,处理能力跟不上,最后回收时仍是几个桶倒在同一堆……若只是粗放地推进工作,不仅无法实现循环利用的目标,反倒可能在层层施压中耗光了群众和环卫工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不该是白菜,而应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被“丢进垃圾箱”。

  特别是在近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多次与世卫组织召开技术交流会议,就疫情防控相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我们上班作业强度很大,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一个班下来口干舌燥,回家连话都不想说。”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周晟昱时刻关注运行图和显示屏、盯控列车运行状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拟写、下达调度命令超过150条,口头指令更是多不胜数。

  评论策划丨王珏 姚文帅

  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各不相同,如何在继承传统产品的情况下推陈出新,成为吐孔·沙热思考的问题。

  今年,在政府的帮扶和支持下,李勇又流转了3000多亩荒山,并引进了智能滴灌技术。目前,基地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市林业局在土地整理、水肥一体化建设、选育品种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也要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勇说。

  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秀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