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关键时刻,王毅这两通电话点出了关键问题!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18 09:53:56

  中新网4月16日电(张奥林 何路曼 孟湘君)经过近两天的商讨,以色列军方表示,将对伊朗的导弹及无人机袭击做出回应,但没有提供任何细节。

  在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先遭到以色列轰炸的情况下,伊朗展开报复性袭击,大量导弹和无人机划破耶路撒冷的夜空。虽然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报复,但外界担心,中东局势会再次走向剑拔弩张,让国际社会捏了一把汗。

  这一紧张时刻,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斡旋,试图让局势降温。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的两通电话,向多方传递关键信息。

  中方对伊表态:

  “谴责、赞赏、相信”

  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15日当天,王毅应约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话,阿卜杜拉希扬主要就伊朗袭击以色列一事,向王毅传达了三个信息:

  一、针对此前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被炸,伊方有权对主权受到侵犯作出自卫回应。

  二、当前地区局势十分敏感,伊方愿保持克制,无意进一步升级局势。

  三、伊方主张在加沙立即实现停火,支持中方为推动停火、恢复地区安宁、加强地区国家合作作出的积极努力。

  

  简言之,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此次袭击是以色列有错在先,伊朗的行为有法可依。此事到此为止,事态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还是加沙问题。伊朗向中方表态,也有希望中方从中斡旋、推动停火的意味。

  王毅的回应信息量很大,所表达的中方立场也十分明确:

  强烈谴责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馆舍遇袭事件;

  赞赏伊朗强调不针对地区国家和周边邻国,重申继续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相信伊朗能够把握好局势,在维护伊方主权和尊严的同时,避免局势进一步动荡。

  对于如何解决目前中东地区的僵局,王毅也说得很清楚:

  当前局势是加沙冲突升级的外溢效应。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安理会第2728号决议,在加沙实现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人道灾难进一步加剧。

  中方愿同伊方保持沟通,共同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也就是说,目前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之所以会出现,其根源并不在伊朗,而在于加沙问题。只有解决加沙问题,才能从根源上扑灭中东各方的“怒火”。

  另一场关键通话

  中方再提“两国方案”

  同一天,王毅还打了另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沙特的外交大臣费萨尔。

  针对当前局势,王毅在电话里明确了五点:

  一、中方坚决反对袭击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馆舍这种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二、中方注意到伊朗表示进行的反击不针对任何周边国家,愿继续奉行睦邻友好政策。

  三、当前局势面临走向恶化还是回归正常的抉择。

  四、中方赞赏沙方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愿同沙方共同努力,避免对抗进一步加剧。

  五、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要尽 快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合法权利,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处。

  简言之,目前中东局势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唯有通过“两国方案”,方能避免局势恶化,才能真正掐灭“火药桶”引信。

  对于王毅的提议,费萨尔认为,沙中对当前中东局势的立场高度一致。沙方高度期待中方为此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加沙立即实现无条件停火,启动落实“两国方案”,尽早实现中东稳定。沙方完全信任中方,愿推动沙中合作持续发展。

  美方曾让中国“劝和”,

  却不提这四个字?

  伊朗驻叙大使馆遭袭后,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王毅于4月11日晚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布林肯通报了美方对当前中东形势的看法。

 

  据外媒披露,美国国务院的原话是,希望中方“利用其影响力”,劝阻伊朗不要袭击以色列。

  但实际上,美国光是让中国劝和,只字不提“两国方案”。

  在伊朗报复性袭击以色列后,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召见伊朗大使,谴责这一行为。随后,伊朗召见英、法、德大使,强烈抗议他们的立场,但其中并没有美国的身影,因为美国与伊朗处于断交状态。

  在一篇题为《中国能否在避免中东全面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文章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专家的话说,“如果美国对以色列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色列的袭击和伊朗的报复都不会发生。(让中国)对首先被视为受害者的伊朗施加压力,是不合逻辑的。”

  他们为何选择此时通话?

  谁在保持沉默?

  不得不说,各方都指望着中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论在加沙问题上还是其他地区冲突方面,中国的立场向来公正,一直致力于推动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缓解人道危机。

  反观西方,在伊朗驻外使馆遭袭这种违反国际法的事情上保持沉默;当伊朗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反击时,却又纷纷站出来谴责,“双标”本质暴露无疑。

  中方之所以能在中东地区作为“劝和者”居中调和,还与此前帮助伊朗和沙特实现“世纪和解”密不可分。

  伊朗和沙特这两个中东大国的一举一动,都对地区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关键时刻与中国通话,展现了他们对中国的充分信任。

  中东问题学者董漫远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中方的呼吁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与冲突有关方所展现出的克制迹象和态势相吻合。”

  董漫远指出,国际社会普遍的愿望和呼声是,伊朗和以色列都能保持克制,使事态平息下去,而中方的提议正契合了这一呼声。

  此外,中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冲突的根源所在。巴勒斯坦问题长期被边缘化,所触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对地区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中方呼吁国际社会重回“两国方案”,从而实现巴以两国和平相处,这才是正道。

  “中方的表态,站在了公平正义和国际法一边,以及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稳定发展的一边,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董漫远说。(完)

  据了解,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开放性的培育机制,通过平台和机制建设,让教师和校园长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贵州,总投资近170亿元的东数西算贵安新区算力产业集群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能够为西南地区、长三角、粤港澳乃至全国提供大数据算力服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复常通关安排落地,在内地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广东居民有地利之便,不少人表示将第一时间办理签注。

  近3年来,中国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先后制定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及时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措施,平稳有序推进实施“乙类乙管”,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优化后的防疫措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澎湃新闻记者 陈佩珍

  进入2023年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整体实力较弱,中东部多地气温逐渐转为较常年同期偏高。昨天进入小寒节气,虽有弱冷空气影响北方部分地区,但全国大部仍以偏暖为主。

陆毅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