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九条”落地首个周末:有购房者网签排队3小时才签成,有人一天看4套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1 22:39:05

  来源:大众日报

  5月27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规划资源局、市税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调整优化住房限购政策、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以旧换新”等九条政策措施。

  6月1日,新政落地后迎来首个周末。海报新闻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本次新政后市场反馈积极。有售楼处加班陪购房者排队签合同,有人从外地专程来上海“特种兵式”看房,一次预约了4处楼盘。

  “特种兵式”看房:太仓到上海,一次预约看4套

  6月1日,上海闵行区一售楼处工作人员杨女士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自己所在的楼盘主推新房,5月28日刚刚开盘摇号,5月31日是第一批次选购客户的签约最后期限。由于昨天是工作日,白天客流量稍少,客户多在晚间集中过来,有的客户排队签合同等了三个小时才终于签上。

  “新政还是有影响的,原来买小户型的客户,首付比例调整后,可以拉杠杆,换一套相对大一点的。另外,我们之前对接的有置换需求的客户好多都被限购了,政策出来后,有部分客户就直接过来,当天选房没那么犹豫。”杨女士表示,直到今天早上9点多,看房的客户还是络绎不绝。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新政出台以来,对降低首付比例的讨论相对较少,但这一变化其实明显影响购房心态。首付比例调整以后,其实各类购房决策都受影响,客观上也反过来使得咨询购房的积极性在增加。

  6月1日上午,上海杨浦区的一家售楼处内,半个小时里陆陆续续已有三组客户来看房。一位看房者李红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今天一早她从苏州太仓专程赶来上海,此前她的丈夫相中了上海的4处楼盘,所以今天她来看看价格如何。

  李红表示,自己在太仓工作,并不了解新政,但她的丈夫大学和工作都在杨浦,对这些政策有所了解,目前丈夫人在国外,预约了4处楼盘让李红赶来上海看看。“我们把一套郊区的房子卖了,想重新买一套市区的房子,明年让小孩过来读书。”李红说。

  也有销售人员认为新政的影响相对不算明显。张强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自新政发布以来,预约看房的客户没有很明显增长,他们目前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工作节奏。张强认为,其所在的楼盘位于上海内环,受新政的影响较小,其次该楼盘项目本身热度就比较高,来访量比较大,目前多数来看房的客户对该楼盘早就有所了解。

  新政后几日,二手房交易量明显提升

  二手房方面,链家房地产经纪人邹先生对海报新闻记者表示,从近期的二手房市场动态来看,新政中对看房者影响最大的调整就是首付比例和社保年限。新政出台后,两三百万元区间的房源客户陆续开始下手,成交量正在慢慢累积。

  “现在成交量增加得厉害,市场也比较活跃,主要是被限购的那批人准备开始下手了, 尤其是两三百万的客户偏多一点。”邹先生表示,如今两三百万元的房子首套首付只要40万元-60万元,再加上单身人士的可购房范围由外环外开放至外环内,想“上车”的人群此时都活跃了起来。

  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5月(统计时间截至27日)上海二手房成交14185套,较4月下降22.3%,较去年同期下降5.2%;今年前5月累计成交74305套,较去年同期下滑10.2%。

  具体来看,有二手房经纪人透露,5月27日新政发布当天,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仅为576套,而此后三日交易量连续增加,平均每天增加一百多套,其中5月28日成交701套,5月29日成交877套,5月30日成交984套。5月31日成交量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新政发布前的数据,共961套。

  但相比二手房,很多客户看来看去后还是决定买新房。邹先生认为,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售楼处的热度,导致新房的价格有些“飘”,有的售楼处甚至整夜不打烊。随着业主的置换,他认为市场的活跃度可能会维持一年左右。

  专家:后续各地政策松绑或有强化趋势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统计,自2023年上海房地产政策迈入松绑阶段以来,共计松绑重点政策约13次。除2023年9月宣布“认房不认贷”,以及2023年12月份放宽普宅认定标准、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LPR加点外,其余政策的放松力度均偏小,且限购政策的松绑更是基本呈现“挤牙膏”态势。

  “相比来看,本次新政的松绑力度及涉猎宽度均上升到了新高度。上海打响了一线城市降首付的第一枪,这是继517央行房贷政策‘三连发’以来首个一线城市落地降首付,也是时隔15年后上海住房首付比例再度降至20%的历史最低水平。这向市场传递了一定信号,即接下来各地房地产政策的松绑或有强化趋势。”诸葛数据研究中心表示。

  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市场反馈积极,很多人对于是否有购房资格、好房源的分布、房价走势、买房时机等都给予了关注,其市场热度超过了此前几次政策。“目前购房者的心态是积极的,类似政策咨询量增加,同时看房量也在增加。从实际过程来看,其对于后续市区二手房、大户型房源、新房房源等都有明显的提振作用,客观上对于去库存和促进一二手房更好循环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严跃进说。

  (文中张强、李红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恒星

  中国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面对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中国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机、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以及中国医疗救治、病原检测、疫苗接种等能力持续提升,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一调整有助于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有助于更好保障正常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体现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张叔,这是政府为老年人准备的‘爱心防疫包’,里面有药、口罩和消毒湿巾,您收好。”新年伊始,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31支由党员、驻村干部、村民代表、卫生院医生等组成的服务小分队走街串巷,将“爱心防疫包”送到老人们手中,并耐心指导他们用药。

  他与合伙人赴西安阿里巴巴丝路总部交流对接,经过不断努力,终于获得“钉钉甘南藏族自治州区域服务商”授权,成为甘南州第一家阿里巴巴的合作服务商。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我们要全面、客观、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既要看单项指标,又要看多项指标组合;既要看总量指标,又要看结构指标;既要看一时一地的情况,又要拉长距离和时段来看总体成绩和平均成绩。2022年经济增长速度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表现。<strong>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strong>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特别是出口达到70万辆、增长超过1倍。国产首架C919飞机交付东航,累计订单超过400架。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际收支状况较好,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在全球通胀创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该通知还要求设置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咨询、申诉、举报反映的欠薪、讨薪问题,及时接待、办理和答复,并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等。

  碳水化合物让人“又爱又恨”,但在抗病毒时它不可缺。“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同样,吃饱了才有力气对抗病毒。”汪正园说。

陈淳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