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赴福建长泰寻根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21 01:29:11

  中新网漳州6月20日电(廖珍妹)“亲情中华 聚力长泰”海外华裔青年人才学术文化交流活动19日至23日在福建漳州长泰区举行,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携老中青28人前来参访,踏上寻根之旅。

  “作为印尼华人,我们不忘自己的祖先和祖籍地。”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主 席黄长发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加强印尼华人同中国的往来和情谊,促进中华文化在印尼的推广和传播。

  20日,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一行人来到长泰文庙参观,参加祭孔仪式,学习书法、描红、投壶等,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书画文化和长泰状元文化。

  长泰文庙始建于北宋初期,迄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为中国第二大的文庙,占地面积242亩。这里曾诞生漳州历史上唯一的科举状元林震等彪炳史册的人物,建筑风格集北方文庙之大气,融闽南建筑之精细。

  年过7旬的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张奕伟参观长泰文庙后直呼“雄伟壮观,太震撼了”“。他说,孔子文化在印尼备受华人青睐,当地设有孔子学院;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多年前就特别设立补习班,以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现有学员200多人。在他看来,类似交流活动有助于华裔新生代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我很喜欢这里的文化、美食和环境。”13岁的印尼华裔学生黄炜芳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表达她对此次中国之旅的好印象。在家人的影响下,她爱上写中国字。在当天的学习书法环节中,她用毛笔写下“福”“你好,我爱中国”“我的汉语不太好”等汉字,并展示给记者看。她表示,未来还想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的精髓。

  此行成员包含10多位华裔中小学生、数名华裔华文老师,黄顺龙是其中一位老师。在他看来,此次交流将增强印尼华裔学生视野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印尼和中国在文化经济方面合作紧密,作为华文老师,期盼未来培养出更多汉语人才,为两国深化友谊与合作贡献力量。”

  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此次受长泰区委区政府邀请而来,在5天的行程中将赴各地开展交流,感受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完)

  另外,贸易大国之间用两国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减少了对第三方货币或者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有好处的。当一国货币储备多样化后,其跨境资本流动受到单一货币的个影响就较小,也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按照计划,杨力维在4月初就将启程飞赴洛杉矶备战即将开始的WNBA赛季,她也希望这份勇敢、坚持和无畏的精神能够在新的职业生涯里帮助她成长。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体系当中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性,是国际社会当中任何国家不可能忽视的。”忻华说,随着中国外交按下“加速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同时,中国与各国的往来,特别是经贸领域的合作,也将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势头。

  到二十多岁成家后,我搬到了海淀区,这种中轴线沿线的生活才被叫停。其实,小时候住府右街、和平门,并不知道什么是“中轴线”。只知道自己生活在北京“城”里,总能路过天安门、故宫和钟鼓楼,觉得那些建筑都特别壮观、有气势。

  “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我的奥运冠军,得知消息后既开心又难过。”得到这份“迟到的荣誉”后,切阳什姐曾在社交网络上流露过真实的情感。

  1942年,还在大学读书的宿白就在一次假期游历中,被云冈恢弘的崖刻大佛深深吸引。1947年,在北大图书馆兼任编目工作的他,整理善本时偶然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这是1147年金朝皇统年间撰刻的一篇文字,记录了云冈石窟的历史和重修情况,原碑早已轶毁,拓本也不复存在,元末《析津志》抄录过此碑文,但并未刊印,明初编《永乐大典》时又抄录《析津志》文字,后毁于庚子之役,幸而光绪年间缪荃孙的抄本将这一部分保存了下来。

简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