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14 13:50:59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 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消息称,面对热情群众的情况反映,朱是西说:“请大家放心,你们反映的问题我都一一记下了,相关部门会立刻开展调查,一定维护好大家的合法权益。”对大家集中反映的黑车乱象,朱是西现场交办明责,要求公安、交通、城管等执法部门协同联动、铁腕执法,迅速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行为,切实维护好机场、高铁站周边的道路交通秩序。

  除了幼儿园、中小学,一些大学食堂也采用了预制菜。近日,有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武汉大学某食堂一档口直接使用预制菜料理包为学生提供餐食,食堂工作人员甚至不需要用锅加热餐食,直接用开水将料理包烫热后就装盘端给学生。

  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中围绕各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极多,乐观看法和悲观情绪都有。而一些西方媒体也开始猛带节奏,加大力度炒作所谓“中国崛起见顶论”。

  同时,预算法修订被纳入《规划》的第二类项目,即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李戎表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在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绩效协同管理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革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唱衰、聒噪始终在耳,打压、围堵从未间断,但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历练,也锻造着中国破局突围的能力。

  孙小荣认为,镇康马拉松强调开放式的国际参与,通过体育赛事增进中缅两国的友好交往,可以推动地方按照“主客共享”的理念,完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相关的配套、监管服务,营造文旅交融的环境。

杨菁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