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回归”江南古镇:缕缕乡愁助水乡“出圈”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16 16:02:41

  中新网绍兴11月24日电(记者 项菁)腊肠、酱鸭、酱肉、鱼干……已是冬季,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的安昌古镇又热闹起来,临水而居的家家户户门前挂满了“酱货”,形成了这座千年古镇最独特的冬日风景。

  安昌古镇地处杭州湾南岸,始建于北宋时期,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如今仍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其背后,走南闯北的安昌乡贤掀起“回乡潮”,打造“酱货”品牌、激活古镇新业态、借镜头让家乡“出圈”,缕缕乡愁助力古镇振兴。

  “今年首批酱货开售,欢迎选购!”连日来,安昌古镇15年老店“阿红香肠”老板娘胡莉红连发多条朋友圈,告知老顾客今年“上新”,并配上“酱货”视频和图片。

  胡莉红和丈夫胡国庆是一对返乡创业夫妻,也是安昌古镇传承发展酱文化的乡贤。胡莉红告诉记者,丈夫曾专注纺织外贸工作,因为擅长制作腊肠,又看中了古镇发展前景,于是两人回乡开了腊肠店。

  采购猪肉、调味灌肠、晾晒风干、打包出货……这些年,在夫妻俩努力经营下,不仅让自家店铺风生水起,也带动了周边民众投身 “酱货”生意。“古镇上腊肠店很多,大家也会相互交流经验,希望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来越好。”胡莉红说。

  根据统计,安昌街道酱货相关生产企业、小作坊、流通经营户超过330家,是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江南古镇散发的缕缕“酱香”,不仅促使乡贤回乡投资兴业,也吸引了当地儿女用手中的镜头定格家乡的美好时光。

  对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昌街道摄影家协会会长成金元而言,安昌古镇是他的梦里水乡,也是这位乡贤进行摄影创作的生动素材,“安昌的老街是古镇的骨髓,安昌水巷是古镇的血脉,安昌的风情、风俗、风貌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作为一名记录者,30多年来,成金元一直将镜头对准安昌古镇,记录水乡特有的粉墙黛瓦、穿梭往来的乌篷船、令人垂涎的安昌酱货、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一张张照片不仅见证着古镇的变迁,也让外界看到一座魅力无穷的江南古镇。

  当古镇因为“酱味”“影片”而持续走红,越来越多外来游客慕名而来,掀起了“古镇游”热潮。

  为了让民众“留下来”,乡贤朱益峰在安昌古镇打造了一家以绍兴师爷文化为主题的民宿,并将其创作和改编的多篇绍兴师爷故事融入民宿之中,希望民众体验古镇风情之时,也能了解绍兴师爷故事,感受浓厚的非遗文化。

  乡贤赤子心,浓浓桑梓情。柯桥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乡贤工作发展,通过举办“乡贤大会”、实施“老绍兴回归工程”、完善乡贤体制机制等,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完)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饱含着阖家团聚的美满之意,也承载着历久弥新的家国情。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正是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塑造了习近平的家国情怀,成为他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信念源泉。新春佳节来临,一起回顾习近平的家风故事,感悟以家风涵养初心使命。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致活动的贺信中表示,将现场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汉语教学有机结合,为广大莫斯科市民亲身感受中国春节和体验中国文化魅力提供了难得机会。

  在南昌开往北京丰台的D736次列车上,车厢被各种窗花、拉花和彩旗装扮得喜气洋洋。旅客们观看了乘务员自编自导的节目,车厢里一片欢声笑语。

  “核能供暖不是核供暖,整个过程只有热量交换,没有介质交换。”马林解释,从核电机组抽汽提取出来的热量只是一个热源,而用户接触到的是通过层层隔离过的充分安全的水。

  剪纸文化体验中心内,村民张雪花正在进行剪纸创作,只见她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不一会儿,一只兔子跃然于纸上。她说,从早年剪简易的“寿”“福”等字,现在逐步创作图案更加复杂的剪纸作品,“以前女孩子会剪纸,说明心灵手巧,但也只能当作一种业余爱好,现在靠着剪纸还能补贴一些家用。”

  北极边境派出所的23名民警平均年龄只有30岁,他们用青春对抗着严寒,守护“神州北极”的平安。民警杜瑞峰说:“只有荒芜的边疆,没有荒凉的青春。在北极一样可以建功立业”。

林建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