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姿妤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徐姿妤

徐姿妤

植根流通业 沟通上下游

ta的内容3.5万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lsp点这里发车了调皮1|いずれにせよ門番の言うとおり実に良い天気だった。空は抜けるように青くc細くかすれた雲がまるでペンキのためし塗りでもしたみたいに天頂にすうっと白くこびりついていた。我々はしばらく「阿美寮」の低い石塀に沿って歩きcそれから塀を離れてc道幅の狭い急な坂道を一列になって上った。先頭がレイコさんでcまん中が直子でc最後は僕だった。レイコさんはこのへんの山のことなら隅から隅まで知っているといったしっかりした歩調でその細い坂道を上って行った。我々は殆んど口をきかずにただひたすら歩を運んだ。直子はブルージーンズと白いシャツという格好でc上着を脱いで手に持っていた。僕は彼女のまっすぐな髪が肩口で左右に揺れる様を眺めながら歩いた。直子はときどきうしろを振り向きc僕と目を合うと微笑んだ。上り道は気が遠くなるくらい長くつづいたがcレイコさんの歩調はまったく崩れなかったしc直子もときどき汗を拭きながら遅れることなくそのあとをついて行った。僕は山のぼりなんてしばらくしていないせいで息が切れた。

2024-09-22 20:14:30
625

  【导读】市场有望否极泰来?六大券商首席:关注四季度增量政策发布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莫琳 闫晶滢

  2024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近期再度进入“2700点保卫战”,引发投资者关注。

  时间即将进入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市场将会怎么走?是否有望止跌回升?哪些板块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又有哪些重要的风险因素需要警惕?

  以下为嘉宾重要观点:

  陈果:从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看,港股市场处于极高性价比,A股市场也具备较高性价比,但估值支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盈利增长能由负转正,后续包括货币、财政及地产政策在内的组合拳如果能落地,市场具备止跌回升的基础。

  王以:A股接近支撑位的信号增多,性价比已来到较高位。向前看,当前指数底部位置较为坚实,空间底已初步具备,但时间底仍需关注增量政策发布这一新增变量。

  燕翔:目前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往后看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利率或处于低位甚至仍将下行,红利资产低估值、高分红的“生息”价值凸显,红利策略仍然具有配置价值。

  杨超:在流动性预期和盈利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市场情绪有望逐步修复,A股估值有望提升,促进市场指数反弹回升。

  吴开达:从日历效应上来看,2010-2023年期间10-11月胜率、平均月涨跌幅表现均较好,而8、9月份则表现较弱。9月往往是酝酿赛点的月份。

  李美岑:当前经济预期处在相对较低位置,整体货币政策偏宽松,资产性价比较高,若四季度海外经济二次上行、拉动中国出口回升、叠加国内政策效果兑现,内外需回暖有望成为引起市场变化的核心驱动。

  来看详情——

  全球经济转向共振下行

  压制A股近期表现

  中国基金报:进入9月以来,市场主要指数持续下探,2700点保卫战已经开启。市场此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的市场行情?

  陈果:市场前期调整主要是因为内需数据低于预期,二季报显示上市公司营收利润整体呈现负增长,且三季度宏观中观数据让市场预期三季报难以好于二季度。今年以来的市场对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强调股东回报反应积极,但依然受到地产周期、产能周期和美元周期等多重影响,因此一些盈利相对和经济周期相关性低或者受益于外需的方向表现占优。

  王以:9月以来,市场主要指数持续调整,我们认为本轮调整的关键底色在于宏观基本面修复压力仍存及微观企业业绩验证偏弱的共振。一方面,最新社融、通胀数据等宏观指标显示目前内需仍待修复;另一方面,2024年中报显示全A非金融营收同比仍下行、净利润低位走平、库存和产能周期拐点待验。此外,前期强势的银行、公用事业等资产自8月底以来开启一轮深度补跌和出清,叠加主题轮动加快,市场情绪亦有所回落。

  今年以来,A股行情节奏主要沿着国内有效需求的修复、政策预期以及海外流动性三因素的博弈演绎,当前联储降息周期已经开启,国内基本面修复及增量政策发布成为关键变量。

  杨超:9月以来,市场交投活跃度降至较低水平,上证指数震荡下行、屡创新低,即市场缩量下跌,磨底行情凸显。主要原因是:第一,8月底披露的A股中报业绩弱于预期,A股盈利同比继续负增长,尤其是非金融板块。第二,宏观经济数据没有太多超预期,对股市造成了拖累。8月制造业PMI指数继续处于收缩区间,且较上月下降,8月通胀水平、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多数呈下降趋势。第三,投资者情绪低迷且更加谨慎,处于观望和等待的心态。总的来说,今年以来的市场行情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较大,亟待修复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数据,令投资者整体不是很乐观。

  李美岑:今年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主要因为外部环境扰动较大,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波动较大等原因共同造成的,导致年中全球经济转向共振下行近两个季度,一定程度压制了中国经济和股市表现。同时,国内政策着眼长期转型,对冲平滑经济转型期的压力,大力鼓励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和落地,财政化债持续发力,政策从出台到产生效果有一定时滞,节奏有所不同步。A股本身由于大幅度波动带来量化资金,以及部分3年封闭期基金到期面临赎回压力,导致A股阶段存在一定微观流动性压力,使得市场波动较大。

  关注四季度增量政策发布

  A股估值有望提升

  中国基金报:经历近期的震荡分化后,当前市场是否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展望2024年四季度,A股市场将会如何演绎?哪些因素将成为市场止跌的动力来源?

  陈果:目前A股市场破净率超过16%,是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从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看,港股市场处于极高性价比,A股市场也具备较高性价比,但估值支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盈利增长由负转正,后续包括货币、财政及地产政策在内的组合拳如果能落地,市场具备止跌回升的基础。

  王以:当前市场的各维度数据显示,A股接近支撑位的信号增多,性价比已来到较高位:首先,8月社融、通胀数据显示实体部门内生需求仍待修复,但投资者对该利空信息反应钝化,表明市场或已处于底部区间;其次,强势资产(红利行业)补跌程度或也是市场底部的观察指标之一,目前浮筹出清或接近尾声,股债性价比回落至去年底部水平,或指示红利资产投资性价比有所回升;除此之外,融资平仓压力或接近尾声,估值分化系数也回落至2018年水平,但从资金面底部特征来看,近1个月产业资本净增持额仍未转正,相比历次大底构筑或仍稍有欠缺。向前看,当前指数底部位置较为坚实,空间底已初步具备,但时间底仍需关注增量政策发布这一新增变量。

  杨超:当前,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从长期来看,已经具有相当高的配置价值。展望四季度,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海外经济体降息幅度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A股市场流动性改善。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打开,更多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有望出台。因此,在流动性预期和盈利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市场情绪有望逐步修复,A股估值有望提升,促进市场指数反弹回升。

  吴开达: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012-2014年期间,ERP值曾多次在超过1倍标准差之后,但是很快又修复至1倍标准差以下,其中最长修复时间为76天,最短仅需10天,平均修复时间为36天。同时,我们发现,历年来ERP极端值之后的全A指数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有不俗的收益率表现。当前万得全A的ERP处于历史较高位置,截至2024年8月30日,万得全A的ERP在4.34%水平,与7月的ERP水平相比回升,高于一倍标准差3.38%。

  燕翔:从估值视角看,截至9月20日,当前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展望四季度,A股市场当前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累积,后续可以更加乐观:首先,随着PPI同比增速的震荡回升,价格因素对于企业盈利的压制将逐步减弱,A股上市公司盈利有望触底回升;其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价值凸显;与此同时,宏观利率的持续下行与流动性宽松有望催化A股市场分母端行情。

  关注红利、央国企、出海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2024年市场整体风格切换较快,你认为四季度哪类风格和哪些板块会有更强表现?哪些产业领域及细分赛道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王以:四季度或可以把握四条高胜率线索:一是AH溢价收敛,可增配港股;二是ROE和派息稳定、估值偏低的A50及基本面、筹码相对较优的保险;三是供需双向改善型行业,比如通用自动化、船舶、通信设备、逆变器、包装印刷、造纸等;四是降息预期升温之下,降息强受益的医药、港股互联网。

  吴开达:等待地量之后的波动放大,把握消费阶段大波动,重视恒生互联网。首先,8月以来的A股行情展示出市场对内需政策预期的高度敏感性。第二,今年下半年,在可能反复的海外衰退交易+美国大选交易中,内需类消费板块相对出海链或占优。长期来看,高股息超额反转条件或有两类:一是长期国债利率中枢不再下行,二是高股息板块股息率进一步提升受阻。长期风格切换需耐心等待更多右侧信号,具备垄断性、稀缺性的高股息资产有望获得价值重估。

  杨超:板块方面,第一,继续看好避险属性较强的红利板块,在宏观经济数据趋势好转前以及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前,投资者风险偏好预计总体维持低位,从而继续投资高股息的红利股。第二,看好国企改革概念股和并购重组概念股,今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程加快,金融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投资机会尤其多。第三,看好业绩增速较高的出海板块。

  李美岑:伴随着美国降息落地,整体市场有望积极回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按照先买降息逻辑,成长有所表现,如黄金、美债、全球权益都是配置机会;再看复苏逻辑,经济复苏方向跟上,如铜铝、石油链、工程机械、油运海运等,整体呈现不错表现机会。

  燕翔:风格层面,当前红利策略仍然具有配置价值,低估值+盈利稳定是红利策略长期有效来源。近几年我国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目前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往后看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利率或处于低位甚至仍将下行,红利资产低估值、高分红的“生息”价值凸显,红利策略仍然具有配置价值。

  板块层面,以TMT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也值得重点关注。产业逻辑上,AI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AI仍然具备广阔发展空间,有望成为继新能源后又一重大产业革命。周期逻辑上,半导体周期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政策逻辑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首要任务。

  陈果: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之后,如果配合扩内需政策,盈利预期企稳后,市场风格会相对从防御风格逐步转向进攻。互联网、军工、非银金融、汽车、家电等值得关注。

  美联储降息对美元、 黄金、A

  中国基金报:近日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你更看好哪类资产的表现?A股市场将迎来怎样的投资机会?

  陈果:联储降息周期,标志着美国经济由强转弱,美国实际利率将进一步下行,后续对财政赤字的需求仍在。从大类资产来说,黄金与数字货币将会受益,从中国股市来看,港股受益更为直接与明显。由于联储降息有利于中国政策空间的打开,对于A股市场也是利好,尤其是扩内需交易有望展开。

  王以:复盘历轮预防式降息可发现,预防式降息中黄金、债券(除日债)胜率较高,权益弹性大,新兴市场表现较好,美国相对基本面韧性对美元亦有支撑。聚焦A股市场,综合考虑联储降息对A股基本面、贴现率及资金面的三重影响,我们认为交集或在于医药板块。

  杨超: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人民币贬值压力降低,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打开,货币政策环境更加宽松,一方面促进估值修复,另一方面刺激经济增长以带动A股业绩改善。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升、通胀水平上升的趋势还不明显,短期内,A股整体可能继续震荡,待政策刺激效果显现后,A股上行动能更足。此外,美联储降息可促进外资回流中国,外资偏好的消费股、金融股有望获得增持,尤其是2024年前三季度超跌的消费股。

  李美岑:短期看好成长反弹和黄金,中期观察全球经济是软/硬着陆中的哪一条路径。联储会议降息50bp,短期或迎资产价格全面上升,成长和黄金预期弹性更大。后续主要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发达经济体具体走向:1)如果软着陆,建议配置以经济复苏方向,即铜铝油、家电、工程机械、美国地产链等;2)如果硬着陆,建议防御姿态买入各类类债资产,关注黄金、美债、国债、低估值高股息等资产。同时,美国降息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强,也有望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人民币资产积极获得增配机会。

  燕翔:对于全球资产而言,美国资产方面,美联储降息对于美债而言通常是好消息,但降息落地前通常已“price in”,意味着短期美债利率继续下行或有限。对于美股而言,从历史经验看,只要不发生大的经济衰退,美联储降息通常利好美股;全球权益资产方面,美联储降息后,在美元潮汐带动下,权益类资产的风险偏好和估值有望提升。于非美货币而言,美联储降息意味着非美与美国资金利率差有望收窄,非美货币贬值压力有望明显缓解。

  对于A股而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一方面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减弱,为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打开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得到提振,外资持续流出压力有望边际改善。

  美国大选、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仍需关注

  中国基金报:回顾2024年前三季度,扰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有所淡化?后续还有哪些风险因素需要投资者关注?

  王以:回顾前三季度,扰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已有所淡化,如海外降息周期开启、融资平仓压力接近尾声等。向前看,我们认为,市场仍存三点中期制约:①信用周期→盈利周期尚待筑底回升,出口链分化、最终消费不强,或需G端财政扩表加力破局;②国内实际利率偏高,或需等待联储降息窗口开启后,国内着力宽货币;③高景气稀缺→资金整体观望情绪较强,部分资金减量博弈。

  陈果:市场依然受到地产周期、产能周期和美元周期等多重影响,美元周期已明确逆转,产能周期仍在调整中,部分行业将逐步走向供求平衡。地产周期是更长周期,需要耐心等待其负面拖累逐步减弱,而这个过程中引起的连锁反应如居民按揭负资产与违约风险等也依然值得重视。其他如美国大选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仍值得关注。

  吴开达:2024年四季度政策预期将逐步升温,后续需要密切关注重要会议信号。从日历效应上来看,2010-2023年期间10-11月胜率、平均月涨跌幅表现均较好,而8、9月份则表现较弱,9月往往是酝酿赛点的月份。

  杨超: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由于宏观经济数据疲软,投资者对国内政策较为关注,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政策方向和政策重点基本确定,政策预期对市场的催化将逐渐显现。第二,前三季度对市场扰动较大的还有美联储货币政策,市场高度关注美联储降息时点和幅度,9月18日美联储降息50bp落地后,美联储政策对A股市场的扰动将会逐渐减小,投资者后续可能更多关注美联储降息节奏。第三,当前,美国大选正在进行,美国大选的结果及美国对华政策仍然面临极高的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高度关注。第四,关注海外资本市场对A股的影响,海外资本市场变动主要通过资金流动和情绪传导影响A股走势。

  李美岑:目前来看,伴随着经济政策的持续出台,设备更新、新质生产力、消费以旧换新等,部分投资者担忧的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同时,美国确定下降了50bp,海外流动性不确定性在逐步消化,外部迎来友好窗口期。内外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使得市场扰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减弱,国内经济政策不断推出,外需有望重新回暖,岁末年初经济预期可能有所企稳,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风险层面,最需要关注降息之后美国经济是否成功软着陆,如果硬着陆,则说明本次降息过晚、幅度过小,无法扭转美国信用转向收缩,后续单次加息幅度激增,类似2000年、2007年,此时全球市场将进入防御状态,建议买入低风险资产,如债券、黄金、高股息等。

  燕翔:前三季度,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升有降,内部最大的不确定性仍在于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逆周期政策的发力程度,目前看仍需要持续关注;海外此前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美联储降息周期何时开启,目前看美联储首次降息已启动,最大不确定性边际消退,但美国大选、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边际提升。

  往后看,国内经济或重点关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海外一方面关注欧美贸易壁垒的最新变化,另一方面美国大选可能对全球市场带来扰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责任编辑:何俊熹

徐姿妤(记者 王翔顺)09月22日,�

徐姿妤(记者 张中纯)09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 金晴中:欢迎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围绕这一决定,我们邀请五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大家与本决定有关的提问。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负责人五位负责人分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女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先生;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先生。首先,请王晓萍部长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出明确要求。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充分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意见,广泛听取一线职工、用人单位、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近期,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王晓萍讲话画面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社会关切,体现自愿、弹性的原则,采取渐进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二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三是坚持分类推进,有序衔接。同步启动、差异化延迟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与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相衔接。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将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广泛凝聚共识,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新华社记者:请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审议情况和决定的主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张勇: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强调要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8月初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宪法和立法法有关规定,认真行使立法职权、履行法定职责。8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确定将上述议案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议程草案。9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王晓萍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对决定草案作了说明。9月10日下午,本次常委会会议对决定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保障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稳妥有序实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决定是必要的;决定草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一规范与适度自愿弹性相结合,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可行的,普遍赞成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还就明确宪法依据、明确法律效力、做好制度衔接、制定配套规定、加强宣传引导等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当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审议意见,对决定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提出了关于决定草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9月11日,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有关汇报。9月12日,本次常委会分组会议对审议结果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张勇:本决定包括正文和《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及四个附件,是一个整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决定正文共有5条,主要内容是: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相关措施;批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并明确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补充和细化;明确本决定施行时间等。《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共有9条和4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启动时间、实施节奏;自愿弹性提前或者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按照规定延长失业保险金领取年限;规范完善特殊工种和高海拔地区职工的提前退休政策等。4个附件分别是: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情况表。这些附件,便于大家查询了解法定退休年龄、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等情况。人民日报记者:请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王晓萍: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办法,明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三是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60周岁及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同时,办法还对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促进就业,加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的权益保障,特殊工种、高海拔地区职工提前退休,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作出政策安排。总台央视记者: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实施了70多年,为什么要进行调整?王晓萍: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确定的。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主要有这样一些考虑:一是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岁。同时,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普遍后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二是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有助于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者对退休时间的早晚有不同的诉求,希望有一些弹性、多一些选择,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有必要相应作出调整。法治日报记者:办法的名称是“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请问,“渐进式”是如何体现的?王晓萍:从2025年开始到2039年,用15年的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男职工63周岁,女职工58周岁或55周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来说,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1个月。以男职工为例,明年1月至4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1个月;明年5月至8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2个月,依此类推。总的来看,以这种方式推进,幅度较小,节奏平缓。大家都很关注改革后自己的具体退休年龄。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已列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在中国政府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和公众号、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平台,同步推出了退休年龄查询小程序,各地12333咨询电话也将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查询了解。中国日报记者: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自愿、弹性原则。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王晓萍:坚持自愿、弹性,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原则。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希望能够适当增加退休时间的选择权,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办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规定职工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也不超过3年。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职工办理弹性提前退休时,应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二是职工弹性提前退休的年龄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说,男职工不能低于60周岁,女职工不能低于55周岁或50周岁。三是弹性退休制度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一个刚性节点,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增加了自由选择空间。经济日报记者:办法提出,从2030年起逐步提高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对此是怎么考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随着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也相应作了调整,从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办法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设立5年缓冲期。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主要考虑是,部分缴费年限15年左右的职工已经临近退休,设立5年缓冲期,可以减轻对他们的影响。二是采取渐进的方式。对于2030年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调整,每年提高6个月。这样便于尚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提前作好参保安排。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与退休年龄密切相关,也就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这样可以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光明日报记者:请问延迟退休会不会对青年就业带来压力?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有什么政策安排?李忠: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青年就业问题受到各方面关注。总的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实施的过程,以较小的幅度推进,且退休人员腾退的岗位与青年就业所需要的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差异,改革对青年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是平缓的。图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促进青年就业,规定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明确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我们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拓展青年就业渠道,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通过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有利于青年发挥所学所长的岗位。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充分挖掘、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二是通过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促进青年就业。进一步完善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对青年到基层就业的,给予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待遇。对青年自主创业的,给予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强化就业见习岗位的募集,帮助青年增强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服务活动,提升青年求职就业能力和人岗匹配效率。三是通过营造公平良好环境促进青年就业。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青年合法就业权益。中国网记者:请问,办法在保障相关群体的基本权益方面有哪些考虑?李忠: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关系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加强对相关群体的权益保障,是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各方面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制定办法时,对各方面的期盼和诉求进行了认真研究梳理,并针对不同群体,作出了相关政策规定。一是对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加强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办法规定,强化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开发,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二是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首次从法律层面对保障其基本权益提出要求。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这填补了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空白。三是对于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化权益保障要求。办法规定,国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我们将持续推动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有关政策举措的落实,积极推行相关指引和指南,加强用工指导,畅通维权服务。四是对于大龄失业人员,明确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办法规定,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五是对于特殊工种劳动者和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给予特别的保护。办法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同时,办法明确,国家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推动抓好落实。工人日报记者:大家很关心大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于学军: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系统观念,采取积极措施,支撑改革措施协同推进。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放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左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这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职业健康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大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以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以及科普宣传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持续提升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职责分工,将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根据大龄劳动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健康保护水平。同时,推动落实地方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护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请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养老服务?民政部副部长 唐承沛:做好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民政部将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图为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安排。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共同发力,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二是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将符合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政府救助供养范围,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愿入住养老机构。同时,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持续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织密织牢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安全网。三是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要优化养老机构功能结构,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多措并举,缓解家庭养老压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民政部将充分发挥全国老龄办职能作用,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安享幸福晚年。谢谢!

前排先恭喜吴谨言洪尧新婚快乐!吴谨言和洪尧官宣领证,现场图还有好友见证了吴谨言和洪尧的官宣现场,说两人7年长跑不易。吴谨言穿着裙子,洪尧搂着她一脸幸福。吴谨言和洪尧官宣领证,现场图最近吴谨言有新剧已经进入宣传期,即将上线播出,就在这个事业上升的档口,吴谨言官宣结婚,粉丝都炸锅了,吴谨言的评论区也瞬间沦陷,脱饭严重。吴谨言和洪尧官宣领证,微博截图吴谨言主演的新剧《春花厌》,海报图粉丝对吴谨言官宣表示震惊,平台截图不少粉丝都在问她图啥,甚至觉得一定是愚人节给粉丝开的玩笑,还有的以为在拍戏,毕竟当年两人多次被扒出恋爱细节,还被爆料同游巴厘岛,后来两人还被拍到疑似同居,吴谨言和于正都发文死命否认。两人多次被扒出恋爱细节,平台截图粉丝还在评论区放出当年吴谨言否认恋情的截图,疯狂扣问号,说好的不是她,没恋爱呢?粉丝放出当年吴谨言否认恋情的回应,平台截图而当年口口声声为自家艺人担保,说公司艺人一家亲的于正也发文曝光了吴谨言的恋爱时间线,粉丝这才知道,从《延禧攻略》播出后,7年的时间里,吴谨言和洪尧一直都是恋爱状态。甚至这段恋情一直都有自家老板的支持和保驾护航。于正发文曝光吴谨言的恋爱时间线,平台截图吴谨言和洪尧相拥,资料图恋爱7年,却还否认恋情,面对粉丝怒斥撒谎的行为,于正也大破防,称“人家的隐私不想让人知道不行吗?”,结果被骂的扛不住,直接开始叫嚣起来:“骗你就骗你了,你说怎么着吧!我又不靠你的相信吃饭!”言辞令人震惊。于正回应撒谎,平台截图于正对洪尧的评价不低,但随后洪尧的黑料就被扒出来了。早年洪尧就上过相亲节目,还在节目上对女嘉宾大胆求婚,而这位女嘉宾正是最近在热搜上挂着的曹赢心。洪尧曾上过相亲节目,平台截图要不说娱乐是个圈呢,热搜都能闭环。当年洪尧在节目上公开求婚曹赢心,之后两人走到了一起,疯狂发文秀恩爱,洪尧更是叫女方“媳妇”。还在胳膊上纹了曹赢心的脸。洪尧曾疯狂发文秀恩爱,资料图曹赢心还给洪尧转钱,买各种礼物。结果后来洪尧被曝出轨了李蒽熙,李蒽熙晒出了两个人的合影与亲密照。但哪怕这样,曹赢心还是相信洪尧,后来两人更是齐心协力,痛骂李蒽熙。洪尧被曝出轨网红李蒽熙,资料图但后来,洪尧说受不了曹赢心大小姐脾气,和她分手了。曹赢心朋友刘力硕出来爆料,当年洪尧就是出轨。吴谨言否认恋情传闻的时候,刘力硕还力挺,说找男朋友擦亮眼睛,远离渣男。但可能她也没想到,当年吴谨言否认恋情是在演吧。曹赢心朋友刘力硕爆料洪尧出轨,资料图吴谨言经历过《延禧攻略》和《墨雨云间》两次大爆,于正旗下的许凯、王星越两大男星都曾和她炒过cp,甚至《墨雨云间》播出后,王星越还因为被传恋情而被cpf痛批,没想到真正的塌房还在后面,女主直接结婚。于正旗下男星曾和吴谨言被炒过cp,资料图事业上升期,多部作品在后面等着播出,就这么突然官宣了?粉丝非常痛心,怀疑她是个恋爱脑。之前吴谨言上节目还说过自己到了年龄要结婚生孩子的话题,还问过父母,父母当时让她以事业为主。但吴谨言可能还是想早点结婚生孩子。吴谨言曾说父母让她以事业为主,资料图这次官宣结婚就有网友爆料她已经怀孕5个月了,吴谨言近期的路透也能看出来她有些孕态,7月份参加活动紧身礼服都能看到肚子隆起,走路不自觉地挺腰。网友爆料她已经怀孕5个月,平台截图吴谨言肚子隆起,走路不自觉地挺腰,视频截图评论区粉丝也是无奈了,直言以后内娱辟谣恋情是不能信了。最后还是祝福吴谨言和洪尧有情人终成眷属,恭贺新婚!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评论(97693)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搜狐我来说两句用户公约》

0/100 发表评论

《异世之打造兽人家园》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 金晴中:欢迎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围绕这一决定,我们邀请五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大家与本决定有关的提问。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负责人五位负责人分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女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先生;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先生。首先,请王晓萍部长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出明确要求。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充分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意见,广泛听取一线职工、用人单位、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近期,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王晓萍讲话画面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社会关切,体现自愿、弹性的原则,采取渐进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二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三是坚持分类推进,有序衔接。同步启动、差异化延迟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与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相衔接。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将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广泛凝聚共识,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新华社记者:请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审议情况和决定的主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张勇: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强调要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8月初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宪法和立法法有关规定,认真行使立法职权、履行法定职责。8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确定将上述议案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议程草案。9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王晓萍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对决定草案作了说明。9月10日下午,本次常委会会议对决定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保障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稳妥有序实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决定是必要的;决定草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一规范与适度自愿弹性相结合,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可行的,普遍赞成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还就明确宪法依据、明确法律效力、做好制度衔接、制定配套规定、加强宣传引导等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当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审议意见,对决定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提出了关于决定草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9月11日,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有关汇报。9月12日,本次常委会分组会议对审议结果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张勇:本决定包括正文和《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及四个附件,是一个整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决定正文共有5条,主要内容是: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相关措施;批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并明确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补充和细化;明确本决定施行时间等。《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共有9条和4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启动时间、实施节奏;自愿弹性提前或者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按照规定延长失业保险金领取年限;规范完善特殊工种和高海拔地区职工的提前退休政策等。4个附件分别是: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情况表。这些附件,便于大家查询了解法定退休年龄、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等情况。人民日报记者:请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王晓萍: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办法,明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三是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60周岁及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同时,办法还对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促进就业,加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的权益保障,特殊工种、高海拔地区职工提前退休,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作出政策安排。总台央视记者: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实施了70多年,为什么要进行调整?王晓萍: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确定的。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主要有这样一些考虑:一是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岁。同时,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普遍后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二是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有助于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者对退休时间的早晚有不同的诉求,希望有一些弹性、多一些选择,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有必要相应作出调整。法治日报记者:办法的名称是“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请问,“渐进式”是如何体现的?王晓萍:从2025年开始到2039年,用15年的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男职工63周岁,女职工58周岁或55周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来说,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1个月。以男职工为例,明年1月至4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1个月;明年5月至8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2个月,依此类推。总的来看,以这种方式推进,幅度较小,节奏平缓。大家都很关注改革后自己的具体退休年龄。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已列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在中国政府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和公众号、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平台,同步推出了退休年龄查询小程序,各地12333咨询电话也将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查询了解。中国日报记者: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自愿、弹性原则。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王晓萍:坚持自愿、弹性,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原则。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希望能够适当增加退休时间的选择权,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办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规定职工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也不超过3年。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职工办理弹性提前退休时,应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二是职工弹性提前退休的年龄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说,男职工不能低于60周岁,女职工不能低于55周岁或50周岁。三是弹性退休制度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一个刚性节点,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增加了自由选择空间。经济日报记者:办法提出,从2030年起逐步提高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对此是怎么考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随着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也相应作了调整,从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办法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设立5年缓冲期。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主要考虑是,部分缴费年限15年左右的职工已经临近退休,设立5年缓冲期,可以减轻对他们的影响。二是采取渐进的方式。对于2030年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调整,每年提高6个月。这样便于尚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提前作好参保安排。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与退休年龄密切相关,也就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这样可以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光明日报记者:请问延迟退休会不会对青年就业带来压力?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有什么政策安排?李忠: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青年就业问题受到各方面关注。总的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实施的过程,以较小的幅度推进,且退休人员腾退的岗位与青年就业所需要的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差异,改革对青年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是平缓的。图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促进青年就业,规定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明确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我们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拓展青年就业渠道,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通过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有利于青年发挥所学所长的岗位。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充分挖掘、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二是通过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促进青年就业。进一步完善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对青年到基层就业的,给予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待遇。对青年自主创业的,给予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强化就业见习岗位的募集,帮助青年增强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服务活动,提升青年求职就业能力和人岗匹配效率。三是通过营造公平良好环境促进青年就业。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青年合法就业权益。中国网记者:请问,办法在保障相关群体的基本权益方面有哪些考虑?李忠: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关系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加强对相关群体的权益保障,是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各方面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制定办法时,对各方面的期盼和诉求进行了认真研究梳理,并针对不同群体,作出了相关政策规定。一是对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加强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办法规定,强化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开发,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二是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首次从法律层面对保障其基本权益提出要求。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这填补了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空白。三是对于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化权益保障要求。办法规定,国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我们将持续推动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有关政策举措的落实,积极推行相关指引和指南,加强用工指导,畅通维权服务。四是对于大龄失业人员,明确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办法规定,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五是对于特殊工种劳动者和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给予特别的保护。办法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同时,办法明确,国家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推动抓好落实。工人日报记者:大家很关心大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于学军: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系统观念,采取积极措施,支撑改革措施协同推进。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放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左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这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职业健康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大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以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以及科普宣传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持续提升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职责分工,将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根据大龄劳动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健康保护水平。同时,推动落实地方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护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请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养老服务?民政部副部长 唐承沛:做好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民政部将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图为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安排。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共同发力,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二是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将符合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政府救助供养范围,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愿入住养老机构。同时,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持续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织密织牢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安全网。三是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要优化养老机构功能结构,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多措并举,缓解家庭养老压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民政部将充分发挥全国老龄办职能作用,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安享幸福晚年。谢谢!
昨天 20:14:30
北京朝阳区
回复

《两小有猜,竹马驾到》 《戾王嗜妻如命》

  • 《最强商女致富手册》

    • 《席少的娇妻是祖宗》

      《校园爱情故事》
    《男神校草领回家》
《有个追星妈肿么破》
昨天 20:14:30
北京朝阳区
关闭回复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773 条评论

评论(391)

0/100 发表评论

{{item.userObj.user_name}}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item.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content }}
{{ item.content }}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commentStore.commentObj.participation_sum}}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