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380亿元,小米副董事长减持套现1.6亿元,违背4年前的承诺?他一早回应:这笔钱不是用于个人享受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23 08:25:27

  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小米集团(01810.HK)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林斌在6月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减持引起投资者关注。

  披露易网站显示,6月4日,林斌出售333.3万股股份,平均价为17.7704港元/股,套现约5922.87万港元;6月5日,再次出售333.3万股,平均价为17.8025港元/股,套现约5933.57万港元;6月6日,又出售333.4万股,平均价为18.0471港元/股,套现约6016.90万港元。

  以此计算,林斌共减持1000万股股份,合计套现约1.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65亿元)。 

  在减持过后,有部分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林斌违背承诺、不讲信用。

  原来,2020年9月15日,小米集团曾发布公告称,林斌自愿承诺,自该公告日期起五年内,林斌及其控制的所有实体均不会自行酌情出售其直接或间接实益拥有的本公司股份,此前已作安排的不超过1.2亿股B类股除外。

  所谓的“已作安排的”是指捐赠予Bin Lin and Daisy Liu Family Foundation的1.2亿股B类股,这1.2亿股B类股中的0.6亿股B类股此后被捐赠予小米基金会有限公司。这两个机构可自由买卖相关股份并把所得以作公益用途。

  事实上,对于具体减持原因,交易所披露易显示为,将作为慈善用途。而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林斌减持套现是为了做公益,具体可查看他们对中山大学的捐赠事宜。

  6月22日清晨,林斌通过个人微博对近期“减持套现”相关传闻作进一步的说明。林斌表示,其基金会是2019年设立的,按照当初设立的法律规定,基金会的全部资产,只能用于慈善公益和教育科研相关的捐赠项目,不得用于任何个人享受。2020年林斌把1.2亿股小米股票 捐赠到基金会(其中6000万股后来捐给了小米基金会),全部都只能用于慈善公益。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承诺5年不再减持,并不包含这个基金会的股票。至于这次减持的金额,除了捐赠母校中山大学的部分,未来还会有更多公益捐赠。

  小米集团官网显示,林斌,出生于1968年2月,于1990年7月取得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再于1992年6月取得Drexel University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小米集团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小米香港基金会理事长。

  林斌于2010年和雷军一起共同创办公司,出任公司总裁直至2019年,之后出任副董事长。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林斌以38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595位。

  今年4月17日,中山大学发布消息,校友伉俪,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中山大学1986级校友林斌先生、林斌刘向东基金会理事长中山大学1986级校友刘向东女士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

  林斌在捐赠签约仪式上发表致辞称:“我的母亲、姐姐和姐夫、堂兄、表弟、堂叔、舅舅等十几位亲人,都是中山医毕业的,我们一家都是中大人。母校为我奠定了人生职业道路和发展。中山大学在我心里是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希望更多校友能够支持母校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将母校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大学。”

责任编辑:张恒星

  包括江苏在内,近日全国多地血库“告急”。一些地区,受寒潮天气叠加疫情的影响,血站的采血量已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多地献血中心呼吁爱心市民积极献血。临床血液供应出现缺口,已经危及到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在解释如何有效稳定消费增长时,中财办有关负责人特别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前文有数据证实,疫情后的三年里,国内布洛芬的总体产能规模保持着一个相对缓慢增长,并未明显的大规模扩产迹象。而近一个月防控政策调整周期太快,国民阳性病例激增、恐慌性囤药和囤积居奇市场乱象并存,导致布洛芬需求大涨,而这些外溢的需求量并未被药企提前预判,导致药企产能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准备。

  低地球轨道正进行一场激烈的太空“圈地运动”。SpaceX已在低轨发射了3000多颗卫星,马斯克的野心是未来共发射4.2万颗。此外,竞争者中还有OneWeb、亚马逊、波音、银河航天等多个“玩家”。星网集团也计划未来将发射12900余颗卫星。

  包括江苏在内,近日全国多地血库“告急”。一些地区,受寒潮天气叠加疫情的影响,血站的采血量已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多地献血中心呼吁爱心市民积极献血。临床血液供应出现缺口,已经危及到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在企业提高产能、打击“黄牛”、政府调配三方出力下,“抗原难题”正在逐渐缓解。李津表示,“医疗器械的生产扩容,比药品的扩大生产规模的限制更少,短期内扩大产能更容易。”另外,赵先认为“感染高峰过去后,抗原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回落,政府调配保供也在努力。”多方因素共同促进,抗原行业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郭志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