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古城风貌 留住根脉乡愁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7 10:52:18

日本友人松冈环:不能忘却这段血色记忆操大香蕉,

  【新闻随笔】

  作者:李晓

  近日,据媒体报道,“书圣故里”浙江绍兴将打造王羲之纪念馆,为所在历史文化街区再添标志性建筑。古城绍兴,因鲁迅故里、阳明故里等众多文化意韵浓厚的街区建筑而闻名,伴随街区改造项目不断“上新”,连点成片、满城皆景的效果日益显现。它们如同文化名片,为彰显古城气质、促进文旅融合增添光彩。

  一座古城,就是一首宏大的历史长诗,它将遗存、历史、民俗等特征熔铸于城市的肌理之中,内化为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展现非同凡响的魅力风采,为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凝聚起共同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可以说,它携带着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昭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然而,在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曲折、走过一些弯路。比如,新城旧城交错杂乱,公共空间与居住场所无法统筹布局。再比如,模仿套路、跟风造城,搬来“他山之石”,却 难有“可以攻玉”的效果,最后落了个“千城一面”,黯淡了光彩、模糊了容颜。

  城如人。人,因其天赋秉性,成就了自身的气质与性格;城,因其历史积淀,塑造了原本的风貌与格局。正如人的面容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城的容貌里也该镌刻着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各地的创新实践已清晰传递出这样的讯息:留住城市文脉、适应社会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古城来说,保护是前提。用最小干预,下“绣花功夫”做好微改造,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让遗存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古城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居民生活权益,进行科学提升改造,同时丰富非遗展厅、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让烟火气与文化气交相辉映。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