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敦煌”为中国文物数字化行业定“标”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17 06:54:40

  中新社兰州6月15日电 题:“数字敦煌”为中国文物数字化行业定“标”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 高莹

  千万年以后,丝路沿线的珍贵人类文化遗产,如受不可控的自然灾害而毁于一旦,其留存的大量数字化资源可让它完整复原。这一“复活术”是敦煌研究院基于“数字敦煌”项目30多年探索实践,编制完成的中国文物数字化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形成丝路文物数字化成套解决方案和装备体系。

  “多年来,中国文物数字化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是五花八门的,彼此之间的格式数据或采集数据很难形成兼容、互通或共享。”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晓宏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由该院主导完成的文物数字化规范工作流程和行业标准,将加快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信息的抢救性科技保护进程。

  中国文物数字化建设未 来都将采取的这一“标准”,是在敦煌石窟295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186个洞窟的图像拼接处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45身彩塑的三维重建,5万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等工作中,逐步探索总结和研究所得。

  同时,敦煌研究院近年在为新疆克孜尔石窟、山西芮成永乐宫、四川阿坝州甲扎尔甲山石窟等中国9省区市22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受邀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和工程实施中,亦为制定“标准”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实操经验。

  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提出“数字敦煌”的概念。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与研究,研发了一整套适合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施了“数字敦煌”项目。

  “数字化的过程,既要保证采集图像的清晰精度,又要保证光线均匀、色彩高度还原,还要让单幅原始图片能拼接成一个整幅壁画,最后还要能整窟复原出来。”丁晓宏分析说,尽管数字化采集设备已升级至第四代的自动化,但根据洞窟形制的不同和墙壁曲率变化,“文物悉数走出洞窟”仍是一个漫长过程。

  丁晓宏说,“数字敦煌”被提出后,几代莫高窟人都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进行抢救性保护,把敦煌石窟里的壁画、彩塑等空间信息尽快采集下来。直至十年前举办首场“数字敦煌”展览,让不可移动的敦煌文物从莫高窟走了出来,“数字敦煌”项目在加速数字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利用。

  此后多年,敦煌研究院利用海量数字化资源,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设计理念,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在世界各地举办了30余场次的“数字敦煌”展览。为了让更多敦煌文化爱好者一睹真容,针对世界不同人群差异化的文化需求,该院还于近年通过线上密集分享各类数字化成果。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实现全球共享,用户遍布78个国家,累计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2022年“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上线,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2023年“数字藏经洞”让海内外的敦煌文物得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

  “现在有了行业标准之后,中国文物数字化成果不仅是通用的,而且真正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丁晓宏表示,数字化不存在伤害文物本体的风险,可围绕其做各种加工利用的拓展尝试,不仅传播和使用范围不再受地域时空限制,也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安全高效流动,是中国文博领域内一次全新的探索。(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培养“四向四做”新闻工作者,更好将党管媒体原则贯彻落实到新闻记者管理中,原新闻出版总署、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完善职业准入制度为切入点,就建立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2020年,为落实“建立健全新闻记者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任务,国家新闻出版署组建工作专班,梳理归纳以往工作经验和成效,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以建立统一考试制度为着力点,并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研究起草《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文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中央机关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以及各省级宣传部门、行业专家学者,中央文改领导小组成员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2021年12月,中央文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会后,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照会议部署,结合新情况新要求,特别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进一步调整优化,并研究制定了《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细则》。按照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2022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印发两部规章。

国家新闻出版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65/17416743759090676529.jpg" alt="" />

  (三)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强化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那么,具体来说,各地针对烟花爆竹管理如何把握“禁”“限”边界呢?

  <strong>我国中东部大部仍偏暖 本周后期多地上演冷暖大逆转</strong>

葛信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